隊對外作戰的時候,媒體自然是支援英格蘭球隊,可英超聯賽。各個媒體只會支援本地球隊,比如曼徹斯特媒體,就只會支援曼城和曼聯,其他地區媒體也一樣,利物浦是他們的對手,張鐵漢自然也是他們的對手。
當對手錶現不好的時候,他們不惡意揣測就不錯了。更別說希望這個,希望那個了。
對張鐵漢最有惡感的毫無疑問屬於曼徹斯特媒體。而曼徹斯特媒體在英格蘭北部影響力是非常大的,他們有《衛報》、有《每日電訊報》,還有一些其他本地影響力大的網站和體育節目。
支援他們的媒體很多。
曼徹斯特,尤其是支援曼聯的媒體對張鐵漢惡感最強烈。或許在張鐵漢效力於羅馬時。曼徹斯特媒體還會吹捧下他,可當張鐵漢加入利物浦,他就成了曼聯媒體最大的仇敵。
在英國本地,曼聯和利物浦簡直是地獄級別的仇恨。
兩座城市之間的仇恨早在俱樂部成立前的英國工業革命就種下了,19世紀初,曼徹斯特已經快速發展為英國工業中心,城市裡有許多製造工廠,而這些工廠需要的原材料卻要從美國南部船運到英國,而到達英國的港口。恰恰就是利物浦,也就是說,原材料要到達曼徹斯特。必須經過相隔只有35英里的利物浦;本來這一切都好好的,可是有一天,利物浦港口單方面向曼徹斯特的進口商加大額入關稅,造成了整個曼徹斯特的不滿,為了報復利物浦;曼徹斯特方面自己開挖了一條人造運河,這樣原材料就可以不經過利物浦港口直接到達曼徹斯特。
即便到了現在。貨船、運河現在仍然能在曼聯和曼城的隊徽中找到。
從此開始兩個城市開始了敵對,但真正讓兩家成為死敵中的死敵。則是源於雙方各自的悲劇,曼聯的慕尼黑空難後,一些激進利物浦球迷對慘案進行嘲笑,並編出了很多嘲笑慘案的歌曲在雙方比賽時大場歌唱。
80年代,利物浦也發生了希斯堡慘案,不幸的是,一些報復心切的激進曼聯球迷以牙還牙……
現在可不止是球隊,兩個城市表現在生活和教育中,曼徹斯特的兒童從小就被教育‘仇恨利物浦人’,利物浦則恰恰相反。
這也是很少有球員同時效力過曼聯和利物浦的原因,這樣的球員在百年曆史上,用兩隻手都能數的過來。
張鐵漢很‘幸運’的成為了其中之一。
如此一來,曼徹斯特人對他有多敵視可想而知,他們能說張鐵漢好話才怪了,當張鐵漢在第一回合表現不好的時候,就有不少北部媒體發出諸如‘利物浦做了一筆虧本買賣’,‘比賽證明張或許值不了三千萬鎊’,“利物浦人用冠軍換來一個水貨”等等。
至於事實是否是這樣?媒體才不管那麼多呢!
幸好利物浦取得了勝利,讓他們沒有那麼都話柄可抓,因為第一輪聯賽中,‘強隊’幾乎全部取得了勝利,曼聯客場兩球戰勝埃弗頓,阿森納兩球擒獲紐卡斯爾,切爾西一球小勝維岡。
這就是英超聯賽第一輪的總結。
第一輪的風雲人物有兩個人,一個自然是張鐵漢,他是英格蘭轉會標王,也不知道有多少媒體都在關注他的表現,不管是好是壞,媒體都要去做一些報道,有球迷喜歡看這些報道。
另一個則是效力於曼聯的韋恩…魯尼,他是本輪最佳球員。
重回古迪遜球場,魯尼既要承擔為曼聯攻城拔寨的重任,又要面對全場噓聲大作,無數昔日崇拜者伸出兩根手指大肆攻擊的另類壓力,然而19歲的魯尼用完美的表現征服全場觀眾,一粒進球,一次撕開了對手整挑防線的直塞最後幫助隊友完成決殺,以及在角旗附近靈巧閃開菲爾…內維爾的滑鏟和多次下底傳中,魯尼似乎在告訴所有埃弗頓球迷,太妃糖不是敗在叛徒手下,而是輸在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