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可謂一念之間,咫尺天涯。
蓋俊數日前獲悉,韓遂順利攻破西都長安,殺王允、逐呂布,隨後拜為司徒,大封文武,盡攬權柄,頗有幾分董卓第二的架勢。
蓋俊憑藉對歷史的瞭解,早在去年就開始籌劃勤王,待董卓一被王允、呂布所殺,立刻揮軍十餘萬眾,分三路而進。這般鼎盛軍勢,無論是董卓餘黨,抑或長安朝廷,皆無力抵擋,世人皆道他入主長安,已是定局,即將成為大漢又一位權臣,他自己也是這麼認為。沒想到,他在河東稍有遲疑,韓遂突然橫空而出,將大兵、入三輔、聯樊稠、殺朱儁、破漢軍,繼而圍攻長安,破之。生生將他幾乎到手的“桃子”偷走。
“韓遂、韓文約、韓文約……”蓋俊心裡默默唸著這個直令他有咬牙切齒之感的名字。他心裡很清楚,歷史上有馬騰在旁掣肘,韓遂依舊縱橫西涼三十載不倒,雖年過七旬,敗於夏侯淵之手,猶能合聚徒眾,若非為親信所殺,說不得再度東山再起,與曹nebs;而今有著他這個變數,馬騰遠離涼州,韓遂獨霸西疆,絕對比歷史上難纏無數倍,是自己前路上的勁敵,不應低估其人,尤其蓋俊與韓遂碰過面,也打過仗,更見識過他驚人的手段。可是不得不承認,蓋俊還是犯了輕敵的大錯,他如果以對待二袁、曹孫的態度對待韓遂,不致有今日之難。
賈詡尾隨蓋俊之後,狹長雙目注視著蓋俊略顯沉重的背影。當初,戲志才提出“駐馬河東,以觀成敗”的戰略,荀攸、陳群、華歆、鄭泰、楊俊等智謀之士無一反對,連荀彧也不覺有何不妥,惟有賈詡看出些許端倪。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關東士人對關西的瞭解有限,更多停留在紙面上,韓遂在他們眼中,一方逆賊而已,根本不入法眼。
賈詡則與他們有所不同,他出自西涼,深知韓遂的手段,然而當時的局勢大利己方,他亦不認為韓遂能夠克復種種困難,從而有所作為,是以未向蓋俊進言。說到底,賈詡和蓋俊犯了同樣的錯誤,低估了韓遂,作為北疆席謀士,他的責任更大。
其實,除賈詡外,年僅十八歲、尚未成年的傅幹也朦朦朧朧察覺一些,只是未如賈詡那般清晰罷了,一來傅幹少有智略,遠邁neg人,二來便是出身西疆的關係。
歷史上,漢高祖劉邦、光武帝劉秀,所過之處,皆招賢納士,用以為謀,即此理也。畢竟,人無完人,謀士再怎麼眼光卓著,也不可能盡知天下事。
霸陵縣長、縣丞早在董軍過境時便棄城逃亡,諸吏見此,一鬨而散,縣廷空曠已久,加之霸陵士民慘遭董軍士族輪番洗劫,人財損失慘重,於東城門外迎接蓋俊大軍到來者,人數不滿百人,牛羊不過數頭,酒水不過數壇,場面無比淒涼。
蓋俊呼來建軍將軍馬騰,讓他以白鹿原北為基,依山臨水,興建大營,隨後徑直來到霸陵城下,與迎者寒暄。行虎牙都尉馬未免刺客hún雜其中,圖謀不軌,帶領一眾親衛,捍衛蓋俊前後,不叫士民近前。
期間,陷陣中郎將鮑出、先登中郎將胡車兒,率射虎、落雕二營兩千餘精騎馳入霸陵城內,陳兵夾道,屯衛周匝,從城門一直延伸到縣廷門口,確保蓋俊一路安全。
眼見佈置完畢,蓋俊chou出身,策馬入霸陵。
事已至此,蓋俊心裡深知,韓遂不可卒除,長安不可卒下,可以想象,這必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惡戰,目前著急也是沒用。蓋俊前翻為與韓遂爭奪時間,連日來屢屢急行軍,甚是辛苦,進了縣廷,當即解散文武,尋得一間乾淨的官舍,倒塌就睡。
蓋俊睡得很沉,不知過去多久,朦朦朧朧間感覺身邊有人輕聲呼喚自己,睜開睡眼,覺是馬,再向窗外望去,只見天色已是日落。蓋俊心裡微微感到訝異,看樣子,自己確實是有些累了,不僅身累,心也累,這一覺,竟然睡了足足三個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