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釋】
貫:貫穿,這裡指震撼。
荊軻:參見16·28注。夏無且(jū居):秦王政的御醫,在荊軻刺秦王時,用藥囊投擲荊軻,保護秦王。
邂逅(xièhòu謝後):偶爾,一旦。
鎰:參見29·17注。
據上下文意,“益”字前應有“無”字。
豫讓:參見19·5注。據說,他謀刺趙襄子未遂而被俘後,要求用劍砍趙襄子的衣服,以表達替智伯報仇的心意,趙襄子滿足了他的要求。襄子:趙無恤。參見10·10注。識(hì志):通“志”。記載。
伍子胥:伍員。參見1·2注。平王:楚平王。參見9·9注。
張良:參見7·4注。椎:同“錘”。副車:隨從皇帝的車輛。
道地不便:指客觀環境不利。
【譯文】
人們辦事情,有的心意盡到瞭然而事情卻沒有辦成功,事情沒有辦成功但是氣勢卻震撼山嶽。荊軻和御醫夏無且就是這樣的人。荊軻到秦國去的計劃,原本是想劫持秦王將他活捉到燕國,偶爾不巧,被秦國捉住了。當荊軻追逐秦王,秦王環繞柱子而奔逃的時候,御醫夏無且用藥囊投擲刺客荊軻。後來,天下的人都稱荊軻是壯烈之士,秦王賞賜夏無且二百鎰金。荊軻被秦國捉住,沒有立下活捉秦王的功勞,夏無且用藥囊投擲刺客,對救護君王並沒什麼好處,然而人們之所以仍然稱讚荊軻,秦王仍然賞賜夏無且,是因為他們的心意盡到了氣勢也很旺盛的緣故。天下的人士不會因為荊軻沒有立下功勞而不稱讚他的道義,秦王也不會因為夏無且沒有做出功效而不賞賜他的心意。心意好就不必檢驗是否成功,道義盡到了就不必考慮事情是否辦好了。道義有餘,功效不足,心意巨大而功勞細小,明智的人就會賞賜這樣的人,昏庸的人就會懲罰這樣的人。如果一定只考慮功效而不考察心意,只論表面效果而不考察內心意圖,那麼,豫讓拔劍砍趙襄子衣服這件事,就不值得記載:伍子胥鞭打楚平王屍體這件事,不值得記載;張良錘擊秦始皇誤中隨從的車子這件事,也不值得記載。三個人都是由於客觀環境不利,考慮謀畫得不周全,僅僅有氣勢而沒有實際功效,心懷報仇的計劃而不能達到報仇的目的。這是功效不可以檢驗賢人的第三點。
【原文】
80·13以孝於父、弟於兄為賢乎?則夫孝弟之人,有父兄者也,父兄不慈,孝弟乃章。舜有瞽瞍,參有曾皙,孝立名成,眾人稱之。如無父兄,父兄慈良,無章顯之效,孝弟之名,無所見矣。忠於君者,亦與此同。龍逢、比干忠著夏、殷,桀、紂惡也;稷、契、皋陶忠暗唐、虞,堯、舜賢也。故螢火之明,掩於日月之光;忠臣之聲,蔽於賢君之名。死君之難,出命捐身,與此同。臣遭其時,死其難,故立其義而獲其名。大賢之涉世也,“翔而有集”,“色斯而舉”;亂君之患,不累其身;危國之禍,不及其家,安得逢其禍而死其患乎?
【註釋】
弟(tì替):同“悌”。尊敬兄長。
章:同“彰”。顯著,出名。
舜有瞽瞍:傳說舜的父親瞽瞍幾次想謀害舜,但舜還是對他竭盡孝道。參有曾皙:曾參的父親曾皙經常虐待他,但他仍然非常孝順父親。
龍逢:關龍逢。參見10·2注。比干:參見2·5注(17)。
有:據《論語·鄉黨》當作“後”。翔而後集:《論語》的原意是,幾隻野雞飛向天空,盤旋一陣,便落在一處。王充用來比喻處事穩重沉著。
色斯而舉:《論語》作“色斯舉矣”。色:臉色。舉:鳥兒飛起來。《論語》的原意是,孔子的臉色動了一下,野雞便飛向天空。王充用來比喻為了儲存自己而善於隨機應變。按:這兩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