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書,但翁同和是個讀書人出身,他教給光緒的,只能是聖賢之論以及治國管理天下的學問,其他學問光緒是學不到的。
光緒從小長到大,不但從來沒有逃跑過,亦且從來沒有想過逃跑這個詞,恐怕也沒有人在他面前提過這個詞。雖然當初在宮中他只是一個小孩子,可他的名份是皇帝,即便有宮女太監陪他玩耍,在玩耍中必定會顧及他的身份,決不敢玩到瘋狂的程度。光緒或許願意那樣,但有嚴厲的慈禧在,那個宮女太監敢引誘皇上瘋狂玩耍?人生的很多體驗、經驗,都是在童年少年時候形成的,市井小兒鄉間少年有足夠多的機會體驗“逃跑”,學習如何逃跑,以及懂得在何種情況下必須逃跑,他們的這些體驗和經驗,或許是他們一輩子的財富,但是光緒沒有這種體驗和經驗,光緒的腦子裡也就沒有“逃跑”這個概念。
第八章 光緒為何不逃(4)
鄉間的小兒,在孩提時,隨了夥伴們去偷梨偷棗,或者嘴饞了,晚上相約去偷西瓜,這類活動是他們的遊戲內容之一,當然,也可以看作是他們的惡作劇,在這類遊戲或惡作劇裡,小兒們學會了躡手躡腳悄悄地行走,學會了用樹木的陰影、瓜曼瓜葉等物來掩護,學會了被發覺時如何拼命逃跑,學會了被抓住時怎樣大說好話討饒,市井間的小兒於鄉間小兒的惡作劇也差不多,不同的是環境由鄉間換到市井而已,但是可憐的光緒欠缺這個。因為慈禧對他太嚴厲了,嚴厲到了殘酷的程度,光緒的童年、少年時代,別說沒有這個時代應有的遊戲和快樂,身為皇帝,他竟然在很多時候連吃飽肚子也成問題。
寇連材《宮中日記》又說:“皇上每食三膳,其饌有數十品,羅列滿案。然離御座稍遠之饌,半已臭腐,盞連日以原饌供也。近御座之饌,雖不臭腐,然大率久熟乾冷,不能可口,皇上每食不能飽。有時敬命御膳房易一饌品,御膳房必奏明西太后,西太后輒以儉德責之,故皇上競不敢言。”
身為皇上,竟然吃不飽飯,這實在駭人聽聞,但是寇連材當時是宮中太監,負責給慈禧太后梳頭,是慈禧喜愛的太監之一,他的日記所寫,應該都是他的親見,所以可信程度極大。其實慈禧對光緒的嚴酷,在許多資料上都有透露,這種嚴酷,造成了光緒的膽小性格,看見慈禧,就猶如老鼠看見貓一樣,條件反射般的就害怕得發抖。《光緒帝外傳》上說光緒“畏太后甚,上本口吃,遇責問,益戰慄不能發語。”遇到慈禧責問,就害怕得戰慄不止,連話也說不出來,可見慈禧從小就在光緒心中印上了惡魔般的形象。德玲女士的《清禁宮二年記》也說光緒與她談話時,有笑,有戲謔,“但一至太后前,則立嚴肅,若甚懼其將死者然,有時似甚愚蒙。”“宮中法律,其母子間,嚴厲之甚,豈若吾徒對於父母者耶。”
當然,慈禧對於光緒,也教育他好好學習,但慈禧是個強悍的女人,她不是個和言善語的女人,更不是個循循善誘的教師。《稗海拾趣》記載有慈禧教育光緒寫字的事:
一日,太后在暖宮寫字,召光緒帝進屋,仰視著光緒的臉,問:“你能寫這樣嗎?”當時光緒正看旁的東西,不知問的什麼,悄然不知所措。太后不悅地問:“外面有鴻鴿嗎?”光緒說:“沒看到。”又問:“你也曾讀過大清掌故,知道祖先創業的艱難嗎?”光緒沉默不語。李蓮英跪奏道:“祖宗締造國家的艱難,皇帝曾給奴才講過,現在因懾於老佛爺的聖威,不敢啟齒而已。”
惡魔般的慈禧雖然命光緒叫她“親爸爸”,但他對光緒沒有半點愛,在慈禧的冰冷與嚴酷的陰影裡,光緒簡直膽小得不像個男孩子,連雷聲也怕,打雷時,他不但要人趕緊關上門窗,而且要太監來捂住自己的耳朵。如此膽小的孩子,長大以後,就變成了一個內向而且靦腆的人。德齡女士在宮中見到光緒時,看到的就是一個靦腆內向、帶點羞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