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麼,此人即便是孔孟復生,墨子在世,有韓非、李斯之才能,也不可以參加!
這個權力,無疑是很重要的。
甚至可以決定諸子百家的生死存亡。
因為,假如皇帝不讓某個學派參加,那等於告訴天下人——這是朕不喜歡的,大家儘管可以放心大膽的**!
這個學派,無疑就要悲劇……
好在,劉徹還是很講吃相的。
不會因為不喜歡某個學派,就將他完全踢出局。
更不會因為喜歡某個學派,就強行提升他的地位。
比起個人喜好,劉徹還是很相信科學的。
畢竟,君王的個人意志假如強加於學術思想之上,這其實很容易做壞事。
這就好比罷黷百家獨尊儒術。
看上去很好,皇帝省心——最起碼不用再去面對學術界的紛紛擾擾,天下也可以安寧一點。
但其實呢?
罷黷百家的後果,就是抹殺掉了學術和思想的多樣性。
自然界,生態系統失去多樣性的後果,人人都知道——那會是個災難!
而在學術界和思想界同樣如此。
很多東西,在平時是看不出來的。
但在危機時刻,在關鍵時刻,卻是可以表現出來。
宋明的悲劇,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它們的體制僵硬,缺乏變通。
而這正是缺乏多樣性,多種選擇的弊端。
在劉徹看來,諸子百家,各有所長。
即使是魯儒,也有優點,也有他們的長處。
所以,劉徹就讓尚書們搞了個公式,根據諸子百家各派系的影響力、弟子門徒的人數以及貢獻(這其實為了扶持墨家而設計的),綜合做了一個計算。
透過計算,得出剩下的這些席位應該怎麼分配。
當然了,那些真正的巨頭,像是法家的張恢,公羊派的胡毋生、董仲舒,韓詩派的韓嬰以及楚詩派的申公等都是可以直接受邀的——哪怕他們所在的派系影響力為零。
而最終,得出的這張表格,讓劉徹看了好幾次,都依然難以平靜。
假如不是親眼所見,而且,尚書們引用的資料和情報,都源自於丞相府以及繡衣衛的報告。
劉徹幾乎都有點不敢相信這表格上的數字。
儒家雖然依然是天下第一大派系。
但是,儒家在這種表格上卻只佔了大約四成的份額……
這在數年前,簡直無法想象!
要知道,當年考舉,儒家一次性佔據了入選士子的七成名額,進而引發了軒然大波。
東宮太皇太后差點暴走!
要不是劉徹和周亞夫幾經週轉和勸解,儒家自己也知情識趣的吐出了三成名額出來。
不然,那一次,說不定,儒家就要被人按在地上摩擦了。
即使如此,儒家的聲勢之大,也是讓人記憶猶新。
但,不過四五年時間,儒家就從七成,退到了四成。
這意味著,這個世界的話語權,從此再也不可能由某一個學派,某一個派系把持了。
儒家雖強,但也強的有限。
至少,其他學派,也可以在規則內跟儒家玩遊戲了。
再也不需要打不過就喊爸爸,叫皇權下場了。
這是一個很好的預兆。
而緊隨儒家的是法家。
法家素來就是漢室顯學,想升官,而且火箭一般升官,漢興以來,選法家總沒有錯!
拿著地主豪強和惡霸的人頭,當成自己的升官踏腳石。
無數法家巨頭,曾經為此實踐過。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