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軍隊的總體素質。”
戚家軍之所以強大,不僅是訓練有素,戚繼光的指揮能力,還有關健的一條,戚繼光全部用農民為子弟兵。
不用戚繼光舉例,只要宋九提起了,大家也能想到。
“最後就是將撫卹制度也要制訂下來,一旦有了豐厚的戰功賞賜與撫卹,那麼將士作戰時不但有積極性,也減少後顧之憂。這樣的軍隊,才是長久之計。”
若這些舉措透過了,將是一場大折騰。
但無論怎麼折騰,會使宋朝黜武重文的弊病削弱。
而且宋九也想了許久,之所以一反他以前的做法,來這場折騰,還是有內在基礎的。
現在宋朝仍在草創階段,就象一張空白紙一樣,想構畫比較容易,最少比王安石變法時阻力要小得多。
其次趙匡義內心深處只是對大多數將領不放心,想打壓的是他們,而非輕視武功,儘管他的做法最後導致了宋朝徹底的輕武。
再者,趙匡義雄心壯志,喜歡折騰,不怕折騰,這一條與後來的宋神宗差不多。
宋九將他的想法說完了,但他說的不能算,薛居正說不算,盧多遜也不行,實際到了他這一步,不得不佩服趙普這些權相,想讓皇帝言聽計從,何其困難,那是對心理、時勢、言語、政務無比了解,才能實現。
自己不要說對國家不好的提案,就是好的提案,也未必能讓趙匡義言聽計從。
兩相比較,自己離趙普,差得太遠了。
不過現在還好,趙普沒有話語權,否則自己也學曹彬?
宋九收回心思,看著趙匡義。(未完待續。。)
第三百四十五章 殺氣
“易安,陛下新登基不久,如此,天下熙熙攘攘,未必妥也。”薛居正說道。
如果拿下節度使,也許還有點容易,但再執行宋九的政策,禁兵反感,就可能引起更多的變故。
“薛公,非也,契丹有諸多部族,為何能迅速調節大軍?翰魯朵也!”宋九道。
耶律賢當了皇帝后,擁護他的漢官高勳封為南樞密使,加拜秦王,韓家的韓德讓先為上京留守,後為南京留守,拜燕王,實際等於將南大門交給了韓德讓。
隨著這個變化,一系列的典章制度與軍隊制度也漸漸成熟,那就是南北面制,北面稱國制,是契丹人的,南面稱漢制,給漢人預備的,又在北面官當中再分南北樞密院,是全國最高系統,軍政財權一把抓,又分北南宰相府,由皇族後族成員主管,這個是榮職,只有“佐理朝政”之權,北南大王院,相當於各族的大管家,北南宣徽院,類似工部,大惕隱司,掌管皇族政教事務,夷離畢院,刑部,敵烈麻都司,禮部,大林牙院,翰林院。
南面官與北面官差不多,區別就是用的是漢人官職,多與唐制差不多,另外就是隻能管理幽雲漢人地區,北契丹人可以擔任南面官,可漢人想登北面系統的大門很難。
這就是最早的“一國兩制”。
另外就是宋九所說的翰魯朵制,這個成立時間很早,漢語譯過來就是帳幕之意,早在阿保機時就從全國海選出來精銳兵士。組成了皇帝親衛隊,與皇帝形影不離。這就是翰魯朵,隨後每一任皇帝都會組成一支翰魯朵。
翰魯朵入則居守。出則扈從,若是皇帝死了,他們又作為遺產由下一任皇帝繼承。
平時他們在契丹劃出的地盤放牧,自給自足,因此不需要國家來擔負費用。出戰時契丹也不出軍餉,來自何處,靠他們搶去,所搶來的全部屬於他們自己的。
這是在唐朝府兵制上延伸出來的產物,但宋朝不能執行它。原因很簡單。宋九也說過,打巴蜀南漢南唐,兵士積極,是因為有財富可供兵士擄掠,但打契丹,能搶到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