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但切莫對外面公佈,據我所知,老百姓都知道去年廣南大熟,糧食越來越多,越來越便宜,看到糧食源源不斷地從密州運來後,一些地主與糧商就會開啟倉庫,陸續地放糧出售。他們手中糧食才是主要的,那麼糧價也就隨之緩慢下跌。雖貴,但能讓百姓壓力緩解。危機也就隨之解除。若將真相公佈,糧商還繼續捂著糧食不賣,糧價只高不低。”
“難道他們寧肯糧食爛掉嗎?”
“楚司使,你又說錯了,這樣打一個比喻吧,我手中有五千石存糧,成本是二百文錢一石,現在以五百文錢一石賣掉,稅務加上損耗以及其他開支,一石能賺二百五十文錢,五千石能賺一千二百多緡。但我將糧食捂住,糧價越來越高,賣到一貫錢一石,我只賣一半,能賺多少錢?賺一樣多的錢,甚至更多,畢竟糧食數量越少,損耗開支也越少,還餘下兩千五百石糧食在手中。實際我聽說了北方有的地區一斗米快賣到二百文錢。何止一石一貫錢!”
宋九嘆了一口氣:“實際去年二大王那個辦法很好,若各州縣官員配合,能將這些糧商坑死。”
有一個經典的案例,宋九僥倖記得,那就是王安石買糧,東南大澇,糧食瘋漲價,朝廷禁令,但王安石在越州以高價公開買糧,結果所有糧商將糧食一起運過去,王安石再弄一些手腳,船隻越來越少,糧食來了,不缺糧了,甚至都沒有儲藏的地方,又沒辦法運回去,糧商只好捂著鼻子降價賣,越降價百姓越不買,結果一個個虧得兩眼淚汪汪地虧本出售。
陳從信的辦法十分類似。
但各地官府不配合,那麼再好的辦法只是空談。
因此宋九又說道:“這才是商業運作,切記,不能洩露,只要不洩露,什麼都不用說,糧食從密州源源不斷而來,那些人自己兒掉價賣糧食,越掉價百姓越不會恐慌,壓力就會轉到這些囤積居奇的商人地主頭上。他們會越急著賣糧,糧價迅速掉下去,危機也就解除。”(未完待續。。)
第二百七十八章 公主(下)
“怕不行,朝廷派出中使詢問你丈人糧米數量了。”
“有的人手還伸不到廣南去,我也料到了,王枕去廣州帶信,信上已經說了,讓我丈人不回答,只說能湊多少是多少。也無法回答,時間緊,能有多少餘糧不知,能湊出多少餘糧不知,船隻數量不知,有多少船隻願意來北方也不知。”
“哈哈哈,這個老小子,總有一天天怨人怒。”
“楚司使,非也,就說我朝,官員開始冗雜,兵士也漸漸多,冗費現象也有了,你主管三司,應當對比出來以前國家稅務與現在國家稅務數量。但有幾個前提,一是疆域增加,稅務分攤,從今年起,廣南又能替朝廷松壓,二是吳越與南唐部分進貢,三是百姓由亂入治,渴望這份和平,人口稀少,土地也沒那麼緊張。因此在民間趙相公名聲還是很好的。故開國多出名相,但再過一百年後,百姓增加,兼併嚴重,矛盾激化,就不那麼好治理了。房杜姚宋在唐初,開元初,但放在天寶末,未必就是名相,不動國家危機重,一動矛盾多,說不定會遺臭萬年。陛下那麼地勤政愛民,稅務均攤,趙相公沒有達到房杜蕭曹的名氣,確實某些方面,私心太重,才能欠缺,當然,權謀四人沒有一人及之!但在百姓心中,他不惡……”
宋**價有失偏頗。
蕭何等名相肯定將趙普甩開十萬八千里,但也沒有宋九那樣說得一無是處,最少在治國上趙普肯定勝過只會喝茶聊天的楚昭輔。也勝過了權謀術同樣厲害的盧多遜。
楚昭輔卻十分開心,道:“這個評價最為公正矣。”
“你回去後對陛下將這些情況說出。三司還是不行,沒有陛下支援。糧食就是到了密州,依然不能及時運到災區。必須陛下下嚴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