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鬆了口氣,周虎妞忙把禮物呈上。
馬秀英毫不客氣地笑納了,吩咐遜影把補品給李兒送去,金銀珠寶都放入庫房,集慶百廢待興,她正嫌錢財不夠呢。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儘管馬秀英在府裡打了招呼,大張氏迫害朱元璋子嗣的訊息還是悄悄傳開。
許多人都猜測這回郭家徹底完蛋了,然而讓人眼睛大跌,朱元璋居然沒有處罰大張氏,朱府對此事也隻字不提。這讓眾人感慨朱元璋大度的同時也讓郭天敘的舊部徹底放下心來,他們以前跟著郭天敘沒少做對不起朱元璋的事情,如今見朱元璋連大張氏的殺妻滅子之罪都能饒恕,想必也不會再和他們計較。於是除了少數幾個人離開軍營,大部分人都真心實意歸順了朱元璋,為他四處征戰。
至此,這支前身姓郭的紅巾軍徹底被朱元璋掌控在手裡,集慶城牆上到處插滿了迎風招展的朱姓大旗,至於撤下來的郭氏旗子,周德興說這布料結實,全部要去補營帳的縫隙了。
武將整編軍隊,文官治理民生,整個集慶如旭日東昇,充滿了朝氣蓬勃的氣象。
集慶是元廷對當時南京的命名,朱元璋要推翻元廷,故而不再沿用元廷舊制,把集慶府更名為應天府。他腳踏龍脈大地,自詡“應天而生”,相信應天府一定會成為他的龍興之地。
這一次他真正做到威名遠揚,他的勢力早已超越昔日的郭子興,再沒人把他看成是郭子興的部下。隨著時間流逝,郭子興、郭天敘已漸漸被世人遺忘。
小明王韓林兒獲報後,立刻嘉獎朱元璋為樞密院同僉,不久又升為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
朱元璋的部將對這個任命很不滿意,他們覺得憑朱元璋的勢力封個王侯都應該,紛紛勸說朱元璋自己晉爵為王。
朱元璋頗為心動,男人追求的不就是王侯將相。
馬秀英卻挑了一個他心情比較好的時間勸他暫時不要稱王。
“為什麼?”朱元璋立刻晴轉多雲,臉色有些不好看了。
也只有馬秀英才不懼怕他生氣的模樣,緩緩說道:“你的聲勢比過去大了很多,但是佔有的地盤仍然很少,而且四面受敵。東面和南面是元軍,東南是張士誠,西面是徐壽輝。當初脫脫攻打張士誠就是因為張士誠稱王,你如果稱王恐怕元軍很快就會來對付你。如今你應該趁其他紅巾軍主力牽制元軍,趁機發展你的勢力,別做那出頭鳥,被元軍當了靶子。”
元末年間,有無數起義軍揭竿而起,其中勢力最大的除了韓林兒,就是張士誠和徐壽輝。這二人一個在太湖,一個在鄱陽湖起兵造反,雖然同是反元武裝,但是張、徐二人卻不認同韓林兒的紅巾軍,甚至和韓林兒相互敵對,自然他們也算是朱元璋的敵人。好在張士誠、徐壽輝的力量還不足以兼併朱元璋,又忙著對付元軍,這才讓朱元璋順利在應天站穩腳跟。
朱元璋細細思量,頓時覺得強敵環伺,稱王的念頭不翼而飛,加大力度鞏固應天府及周邊的勢力。
他自稱吳國公,設定江南等處行中書省,任李善長、宋思賢為參議,陶安、李夢庚等為左右司郎中員外郎都事等官;設定江南行樞密院,讓徐達、湯和同任樞密院事;設定帳前親軍,任馮國用為總制都指揮使;設定前、後、左、右、中五翼元帥府,以及五部都先鋒。一切設官分職,井井有條。
賞賜完眾將士,朱元璋又命人大興水利,廣開屯田,發展生產,儲備糧草,以應天為根據地向四周擴散。這些措施都出自於楓林先生朱升所提出國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能夠得到朱升輔助,朱元璋可是下了一番功夫,他剛剛攻下集慶,馬秀英便對他說,文能安邦,武能定國,江南飽讀詩書的學者很多,叫他趁機招攬一批有志之士。
朱元璋就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