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平原城外的烏桓大營之中,蘇僕延正與韓忠把酒言歡。
韓忠是遼東太守公孫康手下的文官,也是公孫康派去監視蘇僕延的。
公孫康在遼東聽說曹操帶兵去攻打平原了,便想從中阻攔。
因為公孫康知道,袁譚根本不是曹操的對手,很快就會被曹操所滅。
曹操滅了袁譚,下一步必然是幽州。
多年以來,公孫康和公孫度父子倆雖然恃遠不服,但畢竟遼東隸屬於幽州,也是大漢的管轄。
若是曹操打敗了袁熙,便很可能繼續向東去攻打公孫康。
自初平元年以來,公孫家族之所以得以迅速發展壯大,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便是中原戰亂不斷。
只有中原的各路諸侯打來打去,朝廷才無暇顧及遼東半島。
所以公孫康並不希望曹操一家獨大,想從中作梗。
讓曹操和袁譚打個不可開交,公孫康也好繼續天高皇帝遠,在遼東當自己的土皇上。
但直接出兵去幫助袁譚顯然不合適,因為那屬於公然與朝廷為敵。
所以公孫康想到了蘇僕延,正好自己剛繼位不久,還沒對他有任何恩賜。
於是公孫康便派韓忠去了遼東屬國,先是給蘇僕延單于印綬,又封了他官爵,然後再讓他去馳援袁譚。
說來也巧,蘇僕延正猶豫自己到底該不該去呢,便接到了袁譚的求助書信。
蘇僕延不由兀自權衡了一番利弊。
如果出兵的話,既可以遵從公孫康的意思,又可以幫袁譚一個大忙,讓他欠自己一個人情,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但出兵也有弊端,可能會折損一些兵馬。
如果不出兵的話,兵馬是不會受損。
然而不出兵的弊端卻似乎更多,不但要違抗公孫康的命令,還會得罪袁譚。
兩利相衡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
蘇僕延便親自點齊了五千人馬,跟著韓忠一起來到了平原。
當然了,蘇僕延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盤。
他知道曹操不好惹,畢竟人家是打著大漢朝廷的旗號。
所以蘇僕延雖然是帶兵來了平原,卻打算出工不出力,走走形式、裝裝樣子就回去。
如果能打得過曹操的話就打,如果打不過曹操的話,儘量還是少給自己惹麻煩。
別最後因小失大,為了討好公孫康和袁譚,再把自己的老本都搭進去。
二人喝得正在興頭上,突然有一名小卒來報,說是牽招求見。
牽招當年在遼東屬國當烏桓的監軍,那時便跟蘇僕延二人十分投緣。
轉眼時隔多年不見,蘇僕延也很想念自己昔日的老朋友。
他想也沒想,就讓人把牽招請進了營帳。
故人相見,格外親切。
蘇僕延一看到牽招,便上去來了個擁抱。
“子經,我可想死你了!還沒吃飯吧,快坐下來跟我們一起喝點兒!”蘇僕延熱情洋溢地說道。
牽招也不客氣,直接坐到了酒桌上。
“我來介紹一下,這位是韓忠,是遼東太守公孫康的部下,也是此番我們的監軍。”蘇僕延向牽招介紹道。
牽招瞥了韓忠一眼,也不說話,又兀自大口吃起了飯菜。
蘇僕延和韓忠一看牽招如此態度,都不免有些尷尬。
但他們也不好說什麼,只能勉強地笑了笑。
蘇僕延又對韓忠介紹道:“這位是我的多年的至交,牽招牽子經!”
“幸會幸會!”韓忠十分客氣地抱拳拱手道。
牽招就像沒聽見一樣,依然只顧著自己吃喝。
蘇僕延一看氣氛有些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