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濤自己當然也是明白這一點,所以雖然有些不甘,但其實在這一戰之中本來也並沒有是出手的打算。
但這時,形勢又見有不同。
連連平手之下,衛濤自然能夠看出,自己與曹操實力相當,用謀又是難以施展,一番思量之下,自然就是想要將希望寄託在自己的出手之上。
不過事事勞動衛濤出手,其實就是顯得屬下無能。
當然更重要的是,刀劍無眼,一旦衛濤有失,那麼整個王朝就是有崩塌之勢。
雖然如今衛濤已經是有後,但不過數歲小兒,怎堪大任?
這樣一來自然沒有人是希望衛濤會是出事,若不是這一次乃是決定兩國命運的最後一戰,而且對方也是曹操親來,恐怕哪怕是周瑜也會是勸阻衛濤到來。
但如今衛濤雖然臨戰,但要說要上場,這就是未免是不可了。
「朕也知各位之意,但此戰拖延到如何就是不說了,兩軍相爭。不說要死傷計程車卒。若是我不為出戰。如何壓製取勝?憑著兩軍如今之實力,恐怕短短三月卻不足以是能夠分出勝負。」
衛濤倒不需要什麼狡辯理由,但這個時候卻還是不得不說言說道,畢竟雖然各個謀臣、武將一時之間皆是沉默不言,但衛濤還是能夠感覺到他們的不甚贊同。
「諸位謀臣將士之意朕更是明白,但如今之事為如此,卻讓朕是為何?朕之所為,乃是為我大漢民族。攘除外敵,安定天下,這是朕的責任。而如今一戰若是延綿下去,不說攘除外敵了,就是連我大漢百姓都不得安生。此非朕之意,恐怕也不是那曹操所是想。若不然也不會有如此一戰了。」
聽到衛濤如此一言,所有謀臣臉上都是泛起了絲絲苦笑。
畢竟衛濤所言不差,若不是曹操也有著這心思的話,這一場大戰就不會是如此,但如今正因為這一場大戰是如此。所有的人發現自己都不好是妄自而動。
面面相覷之間,所有的目光卻是集中在了周瑜身上。
誰讓周瑜的身份大有不同呢?
「陛下且聽我一言。」
周瑜心頭一嘆。感覺到了四周同僚的目光,周瑜自然是心中明白,不過他同樣也知道,這時候恐怕也只有自己才能夠開口。
衛濤需要的不是理由,而是結果。
「陛下,如今兩軍交戰可謂是勝負未分,雖然典韋、魏延兩位將軍先後受創,但其實也不過只是平局而已,陛下何必是如此著急?雖然曹操為人謀略深遠,麾下武將勇猛,謀臣過人,但陛下也知道這等戰事不是一二日就可分出勝負,一二次的平局並不能夠代表什麼。」
「公瑾這是在安慰我了?」
衛濤微微苦笑搖頭,他也是有些想像不到這事情,但也知道這是自己麾下謀臣武將的好意,所以是在微微考慮之後,就是開口而道。
「也罷,我便聽從公瑾之言。不過當是以一月為期。畢竟真的說來,我軍也不過就是三月之糧食。而且動用如此大戰用於中原爭鬥本來就是不合我意,可一決不可再。若是汝等無法佔到上風,到時候我亦不會再聽其言。」
衛濤平平而道,有些時候衛濤的確很是好說話,但所有的人都是能夠明白,在這好說話之中,衛濤同樣也是難以改變其決定。
哪怕是周瑜這樣的頂級謀士,心頭也是不自覺地多出了幾分急迫。
不過雖然也是急迫,但並不代表他們會是盲目行動,事實上,包括周瑜在內的所有謀臣武將都只在細細思量該死如何應對,並沒有是主動盲目而一戰。
衛濤軍中是如此,那曹操軍中也是如此,只不過沒有衛濤這般逼迫,曹軍麾下也就是沒有了這一分急切。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雙方接下來雖然也是有數次交鋒,但實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