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州島彙集的濟州和北華騎兵八千餘人分為兩大營,第一營六千人名喚鐵山營,營指揮使李祿。”
李祿應聲上前領取旗幟,他這個是騎兵最大一營,自有其驕傲的本錢。
“第二營兩千餘人,加上鐵拳一千餘人,營指揮使為王海洲,名喚江戶營。”
眾人一聽就曉得大人這是對這支騎軍寄予厚望,一個是鐵拳騎兵,這支騎兵太過神秘,只有少數幾人見過,而且依照趙烈的吩咐從來不說出其用處,更是增加了其他人得遐想。
而取名江戶營,那更是代表了目前為止破虜軍最大的榮光,兵圍江戶,迫使倭國低頭降順,這兩個加到一起,別看這隻騎軍只有三千餘人不到四千人,卻是表示代表了破虜軍的頂尖戰力。
王海洲滿臉通紅的快步的來到趙烈面前領取了旗幟,他用力的揮舞著,不用力不行啊,要不怎麼能體現頂尖戰力,對不起趙烈大人的期許。
“北華備軍一萬六千人,分為三大營,第一營八千人,由馬全福為指揮使,取名華北營。”
馬全福上前領取了華北營的旗幟。
“第二營四千人,名喚華南營、指揮使關明,第三營四千人,名喚道南營,指揮使黃茂林。”
這兩營的構成都是後來招募的遼民和山東、登萊難民青壯,加上抽調的一部分原來經歷戰陣的北華戰兵構成的。
戰力略差,他們的馬術可以做到長途行軍,但是參加大規模的騎戰還略差火候。
趙烈如此安排在無形中取消了李祿和馬全福的總鎮職務,畢竟這兩地方孤懸海外,如果李祿和馬全福總是像以往般乾綱獨斷,時間長了難免不專權,同他們忠誠與否沒有干係,沒有制衡的權利會讓人變得極為貪婪不想走到那一步。
至於這兩個部下能不能想清楚,那就是他們兩人的事情了,趙烈還真不能解釋,這個東西是越解釋越讓人猜疑的事情,還是兩人自己悟一悟吧。
“濟州朝鮮軍五千餘人單獨成軍,取名濟州營,李玄任營指揮使。”
趙烈的話音一落,李玄渾身微微顫抖著走向前排,他看著那杆濟州營三個字的大旗,差點就是熱淚盈眶,不容易啊,十年啊,終於熬成了自領一營。
李玄向趙烈鄭重的行軍禮,趙烈還禮。
“李玄,你是本地朝鮮人,本不是我大明軍兵,但是自組建濟州朝鮮軍以來,為濟州東征南討十餘年,為破虜軍多次建功,也在倭寇那裡打出了朝鮮軍的威名,為了表彰朝鮮軍的功績,本將將朝鮮軍定名為濟州營,望你等再接再厲再立殊功。”
李玄本來就極為激動的心緒讓趙烈這一表彰,立時感動的內牛滿面,看看,大帥沒有讓明人稱號濟州營,而是讓我朝鮮軍稱號濟州營,這是對我等多大的看重。
李玄接過大旗使勁的揮舞啊,他是上來後揮動旗幟最起勁的,差點就是成了一場表演秀了。
趙烈看在眼裡心中暗樂,後世的口頭獎勵多了,一個獎狀讓從小學生到成年人美滋滋的惦念多少年,趙烈當然是照搬照用,用一個濟州營能讓朝鮮軍更為歸心當然是太值當了。
李玄舉著大旗氣勢很足的返回自家的座位,他有自傲的本錢,可以板著手指算算,總共有多少營指揮使,他就是其中一個,標誌著他也是破虜軍的高階軍將之一了。
“北華和人軍兵四千餘人自成一營,名喚華新營,指揮使鹽田慶喜。”
鹽田慶喜聽著微鼓的肚腩快步走向前排,他也是極為激動的,畢竟他就是一個反骨仔,出賣了藩主才立下功勞的,他真是沒想到他能有一天當上營指揮使,他以為他統領這四千餘人軍兵就是個署理,等到真正的指揮使駕到,他就會被打入冷宮。
沒想到啊沒想到,他還真能成為營指揮使,成為明人的高階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