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到。
這種激情讓我聯想到中國人在經濟建設上的大會戰。我曾經對大會戰這種形式深惡痛
絕,但認真考察一下,不論是像大慶油田這樣的大會戰,還是大躍進,在另一層面上,則體
現了一個民族的精神。那的確是風,是火,是在創造中釋放出來的驚人的激情。
我一直認為。如果中國人始終保持這樣的激情,同時又把握高度的科學理性,中國的發
展將令世界矚目。但現在的情況確實存在一個問題,一和國外比較起來。大家總有點信心不
足。這種情況反映在各個方面,外國人的稱道我們仍格外高興,外國人的歪曲我們仍格外生
氣。我們把這稱之為民族自尊心。其實,這裡面的問題很簡單,外國人說我們非常先進,那
不見得,外國人說我們非常糟糕,也並非是如此,我們總比外國人清楚自己。過於敏感,也
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與民族自尊無涉。我覺得政府公佈我們國家還有七千萬人處於貧困線
上很有理性,這可歸納為對工作存在自信的表現。
前幾天看報紙,令人驚訝地看到,“精英”學者們居然提出一個後殖民文化的概念,意
思好像是說,隨著西方科技的引進,我們的文化已經全部喪失,成為一種“後殖民文化”,
這的確是一種奇怪的論調。因為文化,它不可能不進行交流的,它確實具有共性的地方,中
國人看《廊橋遺夢》也感動,是因為它講了人的東西,而不是因為它是美國人寫的書或者拍
的電影。“後殖民文化”說,同樣是表現出一種對民族文化的不自信。
膚色不可改變,但文化是可譯的,並能夠互補。有的東西甚至可以照搬,比如打領帶的
方式和不許公共場所吸菸,包括由人大代表選舉自己的鄉長和市長等等,這並非是殖民化的
表現。經濟運作方式更是如此,它是由人所創造的一種科學方法,行之有效的並被證實了比
較合理的方法,接受它就如到鄰居家去學包餃子一樣正常,而不應該在此再多做文章。學習
先進的東西,改革舊的經濟運作方式,流行的說法是,與國際接軌。這些不屬於殖民化範
疇。
英國人開車左行,美國人開車右行,他們都是西方人,我們總不能去找出第三條路罷。
關鍵的還是要行動。有了行動一切情況都不同了,想想過去放顆衛星下街遊行慶賀,造
一座南京長江大橋驚動全中國。現在怎樣啦,長江上已有二十座大橋了。在經濟發展上,我
們應該承認我們喪失了很多時間,痛也罷悔也罷,都是既成事實。現在的問題是“進入狀
態”,不在狀態之中很難做好事情。
從現在起,中國人橫下心來10年不睡午覺,如同戰後的日本國一心一意搞經濟。屆時
可以發現,我們居然一下子走了那麼遠。想想十幾年前,日本人還給中國人生產黑白電視,
現在他們還會這麼做嗎?在電腦業也是如此,1994年還唱386的戲,而在1996年,不論是
IBM,還是康柏,都不敢到中國來處理積壓了。畢竟我們有了金長城、聯想和方正了,而且
市場佔有率並不低。用10年的睡午覺的時間來參與國際競爭這好笑吧?實際上並不可笑,
如果我們以中國有5億勞動人口計算,每天多出一個工作小時,那就有5億個工時!如果折
成貨幣,按每小時10元算,就有50億元產值在增加。也就是說,中國把習慣的午覺不睡
了,僅此一天可以多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