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交響曲》不是一座宏偉的古建築呢?那是一座流動的古希臘神廟:莊嚴、典雅、神聖。它遵循奏鳴曲四個樂意結構。每一樂章的自身都是完整的。第一樂章的材料決不在其他樂章中出現。從整體“建築結構”去觀照,調性起到了統一作用。在各個樂章的內部,它們的設計都是明朗、清晰和嚴密的。平衡,只有穩定的和諧和對稱才能達到平衡。這才是這座18世紀音響建築最鮮明的特點。
在人類建築藝術史上,古希臘柱式是令後人驚歎的創造。也許,只有18世紀的莫扎特音樂才能同它營造出的美學境界相匹敵,遙相呼應。對這兩者,我們只有敬畏和頂禮膜拜,當然還有揪心揪肺的惆悵。
莫扎特音樂與中世紀羅馬風教堂和哥特式建築藝術
筆者在歐洲各地特別著重踏察10~16世紀的羅馬風和哥特建築藝術。原因有兩個:對該建築風格本身狂熱;把它同莫扎特宗教音樂聯絡起來看。
筆者踏察過的羅馬風和哥特教堂估計不下百座,其中的大部分莫扎特在當年恐怕也驚歎過,敬畏過。因為這些宏偉、高大的建築恆給人這樣一種莊嚴和神聖感:
這裡是上帝的住宅和天國的大門。
只有這樣,建築師的預期目的算是圓滿地達到了。
其實,莫扎特創作18首彌撒曲等也是試圖在聽眾心中營造出上述感覺。
莫扎特創作宗教音樂的熱情,全然來自他試圖用旋律、和聲和節奏這些無形的材料……去建造起一座通向天國的哥特式(Gothic)“大教堂“的心願,為的是對他的“造物主”發出一聲誠摯的感恩和讚歎。
即便是《共濟會葬禮曲》(作品第477號),也呈哥特式建築的對稱美。尤其是全曲在氣勢磅礴的賦格大合唱中結束。從中人們好像看到了教堂內部呈對稱狀的、具有各種不同曲率的尖拱,以及拱廊的柱子……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呈建築式對稱美的莫扎特音樂(2)
大教堂的結構取決於整個建築物荷重與推力的分佈和平衡。莫扎特音樂的結構又何嘗不是這樣?比如在他的鋼琴協奏曲中,他就採用了交響發展的手法,使獨奏同樂隊的聲部保持平衡,我們不妨稱它為音響建築物荷重與推力的分佈和平衡。
的確,用“完美的建築”來形容他的音樂是恰到好處的。他創作樂曲,實在是在建造音樂。建築師在建造巴黎聖母院和科隆大教堂時採用的比例概念、平衡法則和對稱原理,莫扎特也要用到,同樣是匠心獨具。在莫扎特的音樂裡頭也有小天使雕像,也有環狀肋和扇形肋,也有彩色玻璃窗等細部。在比例和裝飾上,莫扎特也追求總體上的協調。
對教堂建築藝術,莫扎特一直是陶醉的。可以說,他是在教堂建築場內長大的。
1789年4、5月,他造訪了萊比錫。他心裡一直有三個夙願:
第一,參觀托馬斯大教堂的建築藝術;
第二,在該教堂內聆聽偉大先輩巴赫的作品;
第三,去那裡彈奏管風琴。要知道,莫扎特一生都推崇管風琴,稱它是樂器之王。
繼任巴赫的領唱者是巴赫的學生、一位著名的宗教音樂作曲家多勒斯。4月22日,莫扎特演奏了管風琴。多勒斯情不自禁讚歎莫扎特的演奏水平:“巴赫又復活了!”據有位目擊者後來回憶說,莫扎特彈了一個來小時。“我見到他本人。他年輕,穿著時髦,中等身材。”
多勒斯指揮唱詩班演唱了巴赫的一首聖歌《為先生們唱一支新歌》。剛聽到幾個小節,莫扎特就坐直了身子,整個靈魂都被感動。聖歌一唱完,他便長吁了一口氣,說:“是啊,從這樣的曲子才能學到東西呢!”在莫扎特的心目中,教堂建築和宗教音樂是進入天國缺一不可的藝術。只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