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館裡每個房間都應該放一本《論語》。西方放《聖經》,而《論語》是我們東方的聖經。
在我鼓鼓的公文包中,總有一件東西必不可少,那就是《論語》。我每天把它帶在身旁,有空就讀一點。已經讀了無數遍了,每讀一遍都有不同的感悟。《論語》是人生最好的助推器,正是它把我推到了“知天命”的50歲。
我翻譯《于丹〈論語〉心得》(日文版名《論語力》),那我自己的心得呢?
《論語》中“仁”字被提及了100多次,那是孔子在百遍的告知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是要學會仁愛。而給我們啟發最大的還是“溫故而知新”。沒有“溫故”,就沒有對比。混日子永遠是故,不是新。
多年來,我就是以這樣積極的心態來生活的。去年,我和于丹相約一起參加了孔子祭。祭拜祖先對於我來說是“溫故”,如何將古老的孔子思想注入新的活力才是我真正在思考的。
《論語》不單是一本孔子和學生的對話錄,更是一門學科。我下個學期要在日本SBI大學院開設“論語學”這門課。不久還要透過中華書局出版中日文對照的《論語》。總之,儒家思想在當今社會還是非常重要的,它對於建設和諧社會,對於淨化人們的心靈,對於抑制當前社會的浮躁風氣都還是很有必要的……
只要談到孔子思想,我就像痴迷一般,不論多麼疲倦,我會馬上精神抖擻,我不僅在實現著爺爺還有祖輩未實現的舊夢,更在用行動打造著自己的新夢。
萬代一宗的天下第一家孔族淵源
孔家的歷史榮譽
在古代宗法社會中有姓有氏,姓以紀起源,氏以紀其流。孔子先世原為子姓,自孔子六世祖孔父嘉起,因“五世親盡,別為公族”,乃以字為氏,是為孔氏之始。至孔子時,姓氏不再兩存,以氏為姓,所以孔族尊孔子為一世祖。
孔子有兒名孟皮,當然也姓孔。其子孔忠,字子蔑,也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但其後無傳。孟皮有女,由孔子主婚,嫁給他的弟子南宮适,其子孫已非孔氏。所以後世孔姓基本上都是孔子的後裔。
孔子生孔鯉,字伯魚,是為二世祖;鯉子孔伋,字子思,是為三世祖。其後有白、求、箕、穿、謙等共8代都是單傳。孔謙生了鮒、騰、樹三子,可是孔鮒之後只傳了8代即絕。孔樹傳了6代,亦絕。只有孔騰的子孫傳了下來,世代繁衍,人丁興旺,成為後世的孔族。這也是件巧事,歷代都有獨子。如果其中任何一代絕嗣,那也就沒有孔族了。
孔鯉所以名鯉,有個傳說是因出生之日正巧魯昭公賜給孔子一條鯉魚,因以為名,可是孔子當年才20歲,不過在三卿之一季氏家裡當個委吏,不大會因生子而受魯君之賜。所以也有人說,可能是孔子事先參加了魯君捕魚為娛的活動,例可得賜,非因生子。兩說不知誰是。然而,後世孔族為避二世祖名諱,
習慣上把鯉魚稱為紅魚或福魚。祭祀時也不用鯉魚。
孔鯉生平,無多事蹟可述。宋徽宗追諡為“泗水侯”。
孔伋上承曾子,下啟孟子,後世尊為述聖,孟子受教於子思,繼承和發揚了孔子思想,被稱為思孟學派。傳子思為《中庸》作者,有人存疑,宋徽宗追諡之為“沂水侯”。元文宗又追諡為“沂國述聖公”。
孔鮒是孔子九世孫,又名甲,字子魚,秦末儒生,因抗拒秦始皇的焚書、不避危禍,將家藏儒學典籍如《論語》、《禮記》、《孝經》等偷藏於孔子故宅牆壁內,自己參加了陳勝起義的農民軍。不久又因政見不合,辭退隱居。藏書的秘密也隨他而終。
直到100多年後,漢景帝封其子劉餘為魯公王,都於曲阜,為擴建宮室,拆去孔子故宅,不料在夾牆裡發現了當年的竹簡藏書。字為蝌蚪文,與當時習用經典的內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