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後曾短暫的獨立過,不過當年就被布林什維克控制,建立了蘇維埃政權,並隨後成為了蘇聯的一部分。
歷史上,蘇聯曾經對立陶宛進行了多次針對性的清洗和鎮壓,造成了大量的人口損失,也難怪立陶宛即便是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卻對蘇聯憤恨有加。
在海灣戰爭爆發前,1990年春天,立陶宛實際上已經迫不及待地宣佈了獨立,雖蘇聯對此當然持有異議,但卻沒有那麼迅速地採取手段,反而一直拖到1991年的春天,差不多整整過去了一年的時間,蘇聯才開始有所動作。
這其實不能怪蘇聯的遲鈍,因為蘇聯那頭根本顧不上立陶宛這個小角色了,他們還有更加巨大的問題,那就是黨內的分裂。
地圖腦袋戈爾巴喬夫大搞新思維,在九零年他又琢磨了一個新模式,為了效仿西方的政治體制,他決心不僅要開放什麼****報禁,而且還要變集體負責製為個人元首制。戈爾巴喬夫以1834票(總票2486票)當選為蘇聯第一任總統,1990年5月,戈爾巴喬夫宣誓就任蘇聯總統,任期為5年。只是就在戈爾巴喬夫打算以新的身份來完成自己改革的偉大任務時,他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蘇聯的體制改革中,俄羅斯聯邦的重要性開始急劇上升,反而中央的權威正在被削弱。於是乎,爭奪俄羅斯聯邦最高蘇維埃主席就成為了十分重要的一件事。可是此時蘇共黨內已經嚴重分裂,由於戈爾巴喬夫開了一個縫,各種亂七八糟的人開始正大光明的抱團,並且形成政治力,反衝蘇共的核心統治。
蘇共黨內此時已形成了以戈爾巴喬夫為代表的“主流派”(中間派),以葉利欽為代表的“激進派”,以及“傳統派”三股力量。葉利欽為首的激進派,自然是要廢掉蘇聯,以俄羅斯的面目,以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的形式,重新存在;傳統派則是既批判葉利欽的右傾主義,又對於戈爾巴喬夫的改革嚴重不滿,認為偏離馬列主義和社會主義。反而戈爾巴喬夫是站在中間兩不討好,雙方都想把他給踢掉。
1990年5月16日,俄羅斯聯邦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開幕,在1060名代表中,支援葉利欽的“民主俄羅斯”只佔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席位。反而蘇共主流派擁有較強優勢,僅“俄羅斯cp人”就佔有355席。更大的利好是,俄羅斯聯邦有75%的蘇共州委第一書記和州蘇維埃主席“當選”為人民代表,使得主流的聲音其實在代表會議中非常強。
不過看似穩贏的一場選舉,反而因為戈氏毫不意外的粗糙政治運作和手法,在候選人推舉上出現了問題,主流派推舉的候選人在聲望上無法與葉利欽媲美。這樣反倒使得葉利欽在第一輪投票時獲得503票,比對手多出40餘票。單由於得票均未過半,雙方不得不進入第二輪投票。
因為戈爾巴喬夫身居蘇聯總統一職,就沒可能再屈尊紆貴地擔任俄羅斯聯邦最高蘇維埃主席,而在下面戈爾巴喬夫推不出一個可堪大用的人才來對抗風頭正盛的葉利欽。心憂情況而且殊無智謀策略的戈爾巴喬夫,為了防止葉利欽當選,居然以蘇聯總統的身份親自來到選舉現場,坐鎮吹風,這樣的舉動反而引發了代表們的不滿。特別是代表中很多人並不是真的跟他一條心,他們雖然是cp人,但卻對於cp已不再熱衷。
由此可見,政治信仰的缺失其實是一件相當可怕的事情。正如一個人沒有了道德操守,行事會無所顧忌,一個人如果沒有了政治信仰,做事情也會無所顧忌,而且產生後果將會更大,因為政治的直接受體是普羅大眾。
競選中,葉利欽發表了他的競選綱領,他中心思想就是:俄羅斯應有自己的國家銀行、軍隊;在俄羅斯的土地上,俄羅斯的決定、法律高於全聯盟的決定和法律;土地、礦業等自然資源為共和國所有而不是全聯盟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