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濱邑。”
衛佼在濱邑?我吃驚地看著子鵠。
“小君?”觪的聲音無波無讕。
“然也。”子鵠道微笑,道:“吾兄在蘇為臣,封得濱邑。數日前,內人應吾嫂之邀前往作客。”
“原來如此。”觪說。我偷眼看觪,他仍淡笑著,面不改色。想起觪當年那段夭折的初戀,我忽然覺得很同情,不知道現在面對著子鵠,他的心情會不會難受;而衛佼竟就在濱邑,到時相見,他又當如何……
“公女。”這時,子鵠轉向我。
我愣了愣,心微微一繃。
子鵠語氣誠摯:“內人甚為想念公女,此去濱邑,有勞公女相伴。”
“大夫安心。”我莞爾道。暗暗鬆下一口氣,好在子鵠沒在觪面前說什麼顯露我當年鼓勵撮合他二人的話……
“我等還須趕路,就此告辭。” 觪行禮道。
子鵠還禮:“太子公女一路保重。”
我也與他別過,轉身回到車上。“啪”的一聲鞭響,車駕再度緩緩走起,朝宮門馳去。
濱邑並不太遠,觪說,沿著去成周的周道走兩三天,再過一小段野道就是了。路上,我留心觀察,的確有不少衣衫襤褸的人,披頭散髮,或三三兩兩,或有成群結隊,在野地裡掘地造屋,拾薪燒火。
“是夷人?” 歇息時,我問觪。
“然。”觪說,他看看我,笑道:“姮,可是初次見著夷人?”
我點頭。
“君主並非初次見。”寺人衿在一旁說:“今晨虢子身旁那寺人侈,便是東夷而來。”
我問:“你怎知曉?”
“小人自然知曉,”寺人衿一臉自信地說:“當年天子伐東夷,國君曾獻糧草,大勝後天子賜來十家夷鬲,寺人侈便是那時來的。君主姝嫁時,眾人還取笑了一陣,說到底是庶出,連侍從也只能媵蠻夷……”
“寺人衿,”觪面無表情,冷瞥著她:“誰許你妄自議論君主?”
寺人衿低頭,噤聲不語。
我望望遠處那些夷人,思索了一會,對觪說:“阿兄,這些夷人每日在山野中獵食,終非長久之計。”
觪唇角勾勾:“正是,因此才有了那搶掠之事。”他瞅瞅道旁:“無妨,待衛伯大蒐歸來,這些人也只好回東夷。”
“若我是衛伯必不這般。”我說:“阿兄,各國皆有大片荒地無人種植,如今來了這許多夷人,豈不正好?”
“嗯?”觪想了想:“姮是說將他們俘為鬲人?”
我說:“並非俘為鬲人。這些人來中原不過為尋食,便給他們分些荒地,任其開墾,每年收取田賦。一舉多得,豈不大善。”
“田賦?”觪皺眉:“便是收到什五又如何?不如俘為鬲人,田中所獲全都歸我。”
“若為鬲人,須日夜鎮守,食宿諸多雜事也須操心。”我說。
“那有何難,” 觪不以為然:“雜事自有宰處理,至於鎮守,不過多派些執戈之士罷了。”
我瞪著觪,冥頑不靈的奴隸主。
觪卻一笑:“不過,若不欲動武,姮所說之法確是極好。”
這還差不多。我得意地說:“那自然。”
如虢子所言,濱邑確實很小,是蘇國邊鄙的一個小邑。聽觪說,商朝時,這裡曾是一處屯糧的要地,不過周朝建立後被廢棄了,故而雖只是普通的小邑,四周卻仍有低矮的城牆。
濱邑的位置在濟水與黃河之間,說是濟水邊,其實離黃河比較近,站在視野開闊的高處,可以望見虢國的山巒。
不出所料,我們在這裡見到了衛佼。到達的時候,她跟在邑君和夫人的身後,一臉驚喜地看著我。
“使者說杞國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