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任一夜間三次巧襲白水關,可以稱得上是機關算盡,然而黃忠看似並行險著,更是技高一籌!
不但將自身優勢發揮到了極限,甚至還將張任的謀劃與動作都算計了進去。
換位思考,若是黃忠自己,奪下下城門之後也必然會優先搶佔城牆,接著分兵去佔領城內各處要道,接著重兵圍困敵軍兵營。
然而正是這種看似正常的行動思路讓黃忠抓住了要害。
在奪下城門和城牆之後,張任與他的益州兵是由暗轉明,而原本守在關內的黃忠則是由明轉暗。
張任一方拿下了城牆,變成了守城……至少是需要守護城牆的一方,而黃忠一方雖然看似丟掉了城牆的防禦實則成了攻城一方,也就是說,在張任成功佔領了城牆的那一刻,雙方的攻守——易型了!
由被動防守轉為機動進攻的黃忠一方,就這樣藉著夜色的掩護與連弩的強大火力打了張任一個暈頭轉向。
而這,便是新式裝備所帶來的軍事變革!
同時也是劉章為了計劃所鋪設的一條捷徑,所謂欲先取之,必先予之,作為穿越黨的劉章而言,深知這些利益即得者們的毛病……
曲轅犁?龍骨水車?甚至還有那所謂的人力車?
這些東西看似大大促進與提高了國家的生產力,但實際上對於世家來說,也不是什麼值得大力發展的東西。
畢竟這些對於那些世家來說,透過增加人力同樣能夠達到相同的效果,畢竟勞動力這種資源對於他們而言恰恰是最為廉價的,說上一句視人命為草芥也絲毫不為過。
但同樣的技術應用在戰爭方面可就完全不同了。
這些關鍵的技術一旦被某方勢力所掌握,對於那些落後的世家來說,其結果簡直就是災難性的,尤其這種力量被掌握在皇權手中之時,其背後所代表的必然是世家的影響力下降,而皇權對於國家的控制力提高……
這種情況不好麼?對於皇權與國家來說當然是好事,可從某種方面來說,對於世家可就不是那麼美妙了。
畢竟無論是土地還是人口,這些資源在大多數時間裡會成為世家與國家之間的矛盾。
以農耕文明來看,土地代表著糧食,人口的多寡代表著兵源頭,一旦面臨戰爭,國家的戰爭潛力最主要的部分便體現在這兩點上,尤其是冷兵器時代,這兩點尤為明顯……
而在西漢時期,匈奴人即便擁有更優秀的戰馬與武器,依然不敢與漢軍正面作戰,反而是在大漢邊境上採取襲擾、搶掠這種類似於麻雀戰的戰法便可見其對於漢軍的忌憚。
這就是一個國家戰爭潛力的體現,而劉章便是要透過對於軍隊裝備的改革來讓整個國家的上層去重視科技發展。
畢竟有些東西,一旦有人開了頭,這發展速度也就不可能在慢下來。
無論是對於世家還是皇權來說,都是如此。
用後世的一句話來概括就是:落後就要捱打!
這才是國家之間一條永恆不變的真理。
而如今將連弩應用在內戰之中,也是劉章刻意而為之,畢竟益州是表面上還未統一的最後兩塊領土之一,曹操若是真的想要畢其功於一役,從哪個方向都能抽出足夠的部隊來。
然而劉章的建議卻是僅動用漢中的兵力,這其中就有些耐人尋味了,與其說是要讓黃忠獨佔這一次的功勞,還不如說是劉章刻意消減了兵力,轉而用武器來補足其中的戰力差……
當然這也與之前幷州那一次連弩的大規模應用沒能取得劉章想要的效果有關,當然這也不能怪劉章思慮不周,實在是剿滅匈奴所帶來的利益讓絕大部分人饞得雙眼通紅,完全忽略了連弩這件新式武器在戰爭中發揮的巨大作用。
即便有人注意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