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來含義各異的眼神,被人關注的感覺還真的好,特別是得到這些在大唐一朝能呼風喚雨的人的關注,越加讓人飄飄然。
王易行到殿前,站定,向離開御座的皇帝李世民行朝禮。
“王愛卿!朕得所提之推廣稻麥複種之建議,將其在諸道試行,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果,天下間,糧食如此豐產,愛卿之功不可沒,為朝廷解決了一個大難題,朕自有重賞!”
“多謝陛下褒獎,為大唐的繁榮獻計獻策,為陛下分憂,此乃臣之本份,”王易直起身子,瞄了眼神情大悅的李世民,再作禮道:“今歲天下豐產,除風調雨順的原因外,與陛下面察民情,關心百姓疾苦,極力謀取利國利民之策有最大之關係,陛下聞聽諸多有利於民生的良策,即立即採納,並責令在最快時間內付諸實施,陛下勤政,百官司於職守,我大唐君臣一心,才有這般成就,並不是臣之功!陛下給予臣的恩典已經足夠多了,臣微末之功,實不敢再受陛下獎賞!”
王易在故作謙虛的同時,也給李世民戴了頂高帽,他看的出來,今天李世民心情非常好,自己再錦上添花,對他恭維幾句,這皇帝有可能心血來潮,晉授自己官職都不一定。
王易話完後,等著李世民對他的繼續稱讚,但他並沒等來李世民接下來的稱讚,因為在他完後,朝臣佇列中馬上就有一位官員站出來奏言了,那是民部尚書戴胄。
戴胄走到殿前,在王易邊上站定,對殿上的李世民作禮,“陛下,臣覺得,依朝散大夫王易所提之稻麥複種技術種植的諸州,糧食產量比上一年翻了好幾番,從此情況可以看出來,王大夫所提之建議,對提高我大唐糧食產量,解決百姓吃飯問題,實是最根本之舉,因此臣建議,陛下應該給予王大夫重獎,以鼓勵朝中大臣再有好的計策敬獻出來…”
“戴愛卿所提之議,朕甚是認同,有如此利國利民之計提出來者,若朕不給予重獎,那定會讓提議者寒心,並讓其他有建議者,失去向朕上奏的積極性,今日朕定有重賞!”李世民話間斜了兩眼王易,嘴角有點抽,表示對王易一種挺滿意的態度。更新
“陛下英明!”戴胄再施禮後直起了身,“陛下,今年在諸州試行的稻麥複種技術,可以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並廣為民間百姓贊成和擁護、彩納,因此臣也建議,來年在更多的州縣推行復種技術,還請陛下恩准!”
對戴胄的請奏,李世民並未馬上應允,而是環看了殿下那些一臉恭敬狀站著的朝臣一會後,這才道:“戴愛卿所提之議朕覺得甚可行,諸位愛卿覺得如何?”
“陛下,臣有奏!”王易搶在了其他朝臣面前,作禮奏道。
他還站在殿前,未退回班列中,自然比其他朝臣佔有地勢之優,能更快地發表意見。
戴胄臉上露出點驚疑來,弄不明白王易想什麼。
李世民的臉上也有疑惑的神色起來,不明白王易為何會對戴胄此議提出不同的看法,不過李世民知道,王易斷然不會反對此提議的,應該是有其他更新的建議提出來的,當下不動聲色地問道:“王愛卿有何奏議?”
“陛下,臣在南方時看到,南方一帶的百姓,耕作的技術還比較落後,相比較,淮水以北,民間的耕作技術成熟許多,田間所用一些耕具也先進許多,因此臣以為,在南方和北方同時推廣稻麥或者多種作物複種技術的同時,將北方成熟的耕種技術,透過官方的途徑,傳授到南方的百姓間去,以成熟的耕作方式,再加以複種的技術,臣相信,來年天下間會越加豐產的!”王易以很從容的方式,將他這個還沒對李世民講過的觀點當堂講了出來,接著再講了一些耕作時候要注意的事項。
王易在後世研究歷史時候知道,在宋代以前,北方和南方相比,無論是最基本的耕作技術,還是高雅的文化方面,北方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