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別誇我,青衣,無妨,你就給他講一講韓學士的事蹟。”
宋九走了出去,藉著下課時光,問一問李柱他們河洲上的事。並沒有結束,工程量太大了,那些淤泥從汴水裡清挖上來,擔是不好擔,提是不好提,又影響了進度。儘管鄉親們十分努力,還想出一些速度快的辦法,但到現在並沒有結束,看樣子最少還得一個月時間,只能說大模樣出來了。琉璃也燒出來,不過據學子們所說的樣子,仍不太理想。
宋九有些茫然,不能說砂子就燒出玻璃,那個太扯,砂子必須是石英石砂,什麼南鵬砂,北鵬砂,只要石英砂都可以。石英石不難找。人們很早就在淄州哪裡發現一個大長石礦,被當成中藥作,若有心找,還能在其他地方找到很多長石礦,同樣不難。再者是天然鹼,在燒製過程中與石灰會起反應,能代替純鹼,最後是硼砂,因為裡面有天然鹼,同樣會起反應,代替硼酸。當然原材料有差異,會發生一些想不到的變化,這可以透過比例來協調。反覆試驗的就是這個。
應當來說它是這世界上最科學的燒玻璃材料配方,甚至還造了一個能聚溫的小池窯,從朝廷哪裡要來一些產生高溫的焦碳。又用磁石吸附裡面的殘餘金屬粒子。除了是小型化,更落後,各個方面與他前世所參觀的一個小玻璃廠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為什麼到現在還沒有太大的進展?
只能等放學後親自去看一看。
事情還不止這麼多,河洲上的工錢要結算,七姐家要去,還有大姐又替自己找出一樁麻煩。也要到趙匡義哪裡報到,問鋼監的情況,順便問一問橋與碼頭的事什麼時候安排。最後有一件最重要的事,那就是錢!
接著又測驗了物格學與會計學,學子學得都不大理想。
但能讓宋九知道學子們的進度,才能決定從哪兒教,取長補短,學得好的往後挪一挪,學得不好的先讓他們提問,最少得四五天時間才能勉強將兩班學生進度拉平。
放學後,天氣晴朗,燕博士與張博士帶著一群學生來到河堤上教百姓。
熱情過後,前來觀看的人越來越少,還有數百人,多是外地來的遊客,以及船上的人。這件事是趙匡胤最滿意的地方,這叫重教化。不過學習的人也少了,國家漸漸安定,碼頭上越來越繁忙,還有河洲用了數千勞力,因此只有近千人學習,一半還是孩童。但也不錯了,幾個月後宋九招學子,這些學子至少有小學一年級水平,有的聰明,能有小學二年級三年級的水平。那麼教起來就好教。最讓他看中的是有部分人開始採用阿拉伯數字記賬算賬。
這個過程會很緩慢,但到了一定時候,量變就會產生質變。
宋九又帶著二十一個親傳學子前去河洲。
三個老工匠拿出琉璃,幾個學子拿出試驗記錄。宋九先看琉璃,略有點綠,不是太明顯,只有放在陽光下才能看到一點兒,若不注意看都看不出來。說明裡面雜質金屬含量並不多。這個還可以改進。
就是不透明,渾渾沌沌的,試驗室裡還有一個大食運過來的硫璃碗,花了宋九十四貫錢。大食琉璃製品也不大規範,有的很近於後世的玻璃製品,透明亮澤,那個會價值連城。還有的同樣渾沌模糊,帶著嚴重的渾沌綠,那一種還能值錢,不過價不高了,一個差一點的琉璃碗只能值幾百文錢。這是漂洋過海來的,在當地會更賤。這說明了西方此時工業與宋朝一樣,極不規範。宋朝也有,不耐用,有的直接說就是真正琉璃,不透明,還有釉光澤。宋九拿來做樣品的琉璃碗雖不是大食琉璃中最頂尖的,也算是高檔的。
自家燒的這種琉璃與它相比差了好幾個檔次,不過好在它與宋制琉璃不同,不會一加熱就碎裂。並且做過測驗,只要不暴冷暴熱導致熱脹冷縮過度,它的耐熱性還超過了大食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