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做得很好了,不但商路讓大家受益,又放開了鹽利,還教導當地百姓圈養牲畜,增加收入。然而還陸續發生了一些叛亂。不過缺少偉大的西夏開國皇帝李繼遷率領,都不成氣候,迅速被鎮壓下去。
不過時間長了,對融合很有利的,特別是鼓勵羌漢聯親措施,以及圈養定居。還有除折王兩家遷來的部分百姓,又陸續有一些親近宋朝的部族從遼國夾山地區逃亡而來,陸續分制在南河套各個綠洲上。有他們在,多少掣肘了定難諸豪強的勢力,以及一些戈壁灘上殘存的李繼遷餘部勢力。
朝廷看到的是可悲的一面。這麼難以養熟,還要我們怎麼做?宋九看到是可喜的一面。至少比一個大夏國屹立在西北好吧。
因為西北還沒有安定。尹憲繼續留在西北,又將田仁朗、王侁重新調向西北,經宋九提醒,兩人沒有放在一處,除了這三人,還有翟守素。劉用,張凝,鄭文寶,楊瓊。有的能打,有的不能打,但因為皆非強敵,難以甄別。
其中楊瓊資格最老,訓練騎兵就是他在領手。
一支騎兵成形,需要很長的時間,不是象宋九那樣,僅能騎著馬跑,還要騎在馬背上交戰,格鬥,射箭,以及相互的配合。
然而兵士消耗巨大,禁兵數量不足,越是這樣,京城越需要更多禁兵留守,前線兵力就會越緊張。
宋九思來想去,終於通知楊瓊,你挑一萬能過得去的騎兵過來吧,不管是禁兵,還是蕃禁兵,但蕃羌禁兵一定是其家人已經遷徙到京城或京畿附近的兵士,否則他們到了河北來會不思奮戰。
對史上西北這支蕃兵宋九略有些印象,那就是狄青於崑崙關大捷時蕃兵打出來的威風。
可隨後童貫北伐時,乃是最強的西兵,也有蕃騎,然而大敗了。不能說童貫不行,正是他與諸將打下了青海,一度將北宋疆域開拓到新疆地區。也不能說水土不服,難道比嶺南水土更惡?或者說連年征戰,將士倦戰,不就是打一仗嗎,難道比西夏那邊連年打還要讓人生倦?或者說是西遼開國者耶律大石太牛了,所以才敗的。
究竟是什麼原因,宋九不大清楚,因此對這支蕃兵去了河北河東後,戰鬥力會是如何,宋九有些兒表示懷疑。但相信不會比宋朝兵步戰鬥力差。然而還有一個問題,個體狠沒有用,必須整體厲害,才能發揮戰鬥力。如李繼隆手下當真單打獨鬥,一個能pk五六個遼國鐵騎?這還要講究將領指揮能力,士氣,以及各自的軍紀與陣型、配合。
不過這讓河北諸將頭痛去吧。
命令釋出後,楊瓊從中挑選了四千餘漢人騎兵,以及五千多名蕃羌騎兵,由張凝率領,抵達河北。
是金子終歸要發光的,如王超就在河東潘美部下,漸漸表現出色。
張凝少年勇武,張美在滄州見到後壯之,召置帳下,又被趙匡義攏到藩邸裡為親衛。但包括趙匡義在內,誰都沒有太意,可他是趙匡義的人,於是被為殿前指揮使,又被調到西北配合楊瓊訓練騎兵軍卒。這才漸漸被楊瓊看到其才能,加上他又是皇上親衛出身,便讓他領著這一萬騎奔赴河北。
實際楊瓊本人也能打,還有呆在高陽關擔任高陽關戰綽都監楊信的弟弟楊嗣,宋九還沒有注意到。
曹彬的兒子曹璨與他關係不錯,也在河北,表現還行,不過並沒有達到宋九的要求。於是宋九注意小小曹,曹瑋,他太小了,根本無法培養。然而他注意到小小曹,卻沒有注意到高瓊的長子高繼勳。
實際這一時間段內,宋朝猛將如雲,只可惜朝廷沒有用好他們。
宋九刻意在觀察,然而他不知道,只能真正去觀察,所以發掘出來很慢,甚至對孫全照仍不大重視,包括張凝,楊瓊推薦,只以天雄軍駐泊都監身份去的河北。天雄軍在霸州的西邊,河流沼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