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擻的進來了。
“新兵的情況怎麼樣?”楊銳問道。
“報告長官,很好!這些木把子很感激部隊收留了他們,讓他們能在冬天前有條活路,平時訓練也很吃苦,命令服從性高,很少違紀行為。”劉伯淵答道。
日俄開戰之後,木把子被日軍斷了生計一直處於失業狀態,因為山東持續大災,回家不成只好呆在東北。他們除了少部分工頭吃喝不愁,其他聽說通化這邊招工有活路,都來到通化新城打算找份活計,但通化這邊也就需要一萬人左右,可這木把子卻是越聚越多,除了臨江縣這邊的,集安那邊的也過來了,一時間通化新城這邊五六萬木把子齊聚,弄得縣令秋老爺一日三驚。有這麼多的兵源,加上自己實力已經不小,有組織的木把子也沒什麼好擔憂的了,所以楊銳在**月份就從這些失業的木把子中招兵了。開始聽說是做鬍子只有少部分人來,後面天氣越來越冷,通化縣施的稀粥越來越不頂餓,很多有些血性不想認命的山東漢子就都從匪了,一個秋天下來,復興軍一共招了一萬兩千多人。
聽到新兵情況穩定,楊銳有些放心了,“新兵的摸底調查做了嗎?他們對日本人和俄國人怎麼個看法?”
“人太多,只做了一半。”這次回答的是範安,劉伯淵才接手,之前的這項工作都是他做的,“但是就眼下看來,對日本人沒有不恨的,畢竟是日本人讓他們沒有了生計。而且那些工頭還說之前的屯在大孤山那邊的木頭也被日本人運走了,去年的工錢也是拿不著了。對俄國人,臨江這邊的比較恨,通化、集安的倒沒有什麼,只是聽說大鼻子壞。”
原來還有這樣的事情,楊銳感覺之前的事情有些門路了,又問道:“集安的新兵有多少,他們在哪個營地?”一萬兩千人太多了,訓練只好分了好幾個營地。
“集安的木把子最多,新兵也最多。大概佔了新兵的七成,他們哪裡都有。”劉伯淵答道。
“哪裡都有……”楊銳想了起來,又問,“翁圈嶺那邊是嗎?那邊有多少人?”
“應該……不會超過七八千人吧。”劉伯淵不知道楊銳為什麼會問具體數字,只能說個大概。
楊銳聞言半響沒有說話。只是思考起來,劉伯淵和範安見狀也不敢打斷楊銳的思緒。一時間房間裡沉默了。半刻鐘之後,楊銳才回過神來,道,“你們先回去吧。”
看來自己真的要助俄抗日的話,還是要換一個馬甲的,要不然復興會的形象會大打折扣。幸好之前為了不引人注意。楊銳已經有兩個馬甲了,五女山城這邊是報號黑山老妖,翁圈嶺那邊報號是座山雕,真的要做的話只能是以座山雕的名號了。而且之前仇俄的老兵一概不能用,士兵在部隊還好,一旦外出或者被俘,被人套出底細的可能性很大。
大致的計劃楊銳做了一個,但是雷奧出面把這個計劃放到下午的高層會議上之後就引起了很大的波動,一時間會議室裡轟響一片——估計是自小對一團和氣的舉手黨沒有好印象,楊銳統御部署喜歡看他們吵,他認為只有吵才能出真理,而且真的不同意那麼桌面不吵心底下也要抗拒的,部隊是等級森嚴的地方,服從命令是天職,但是在楊銳的許可下會議室可以不遵守這個原則,誰有道理聽誰的,濫竽充數是不行的,當然,出了會議室之前一定會要有答案,而且最後的答案不管多麼抗拒都要執行。
現在反對助俄抗日的是臨江木把子那幾個連長,還有新投的騎兵連長原來混義和拳的老君爐鄭蘭庭——他在楊銳到貓耳山拜山沒多久,就和幾個心願未了的老夥計去楊老太太那裡拔了香頭(退夥)投奔了過來。
“大當家的,還是收回成命吧!大鼻子可是和俺們有血仇的啊,俺身上的幾十道傷都是大鼻子給的。俺們自己幹不成嗎,現在人槍好幾千,就是要打奉天也只要您老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