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相信,性冷感的大熊貓主要是人工圈養的那些。專家認為,熊貓與人類大不同,憑視覺不足以喚起性衝動。除了猴子這類智商較高的動物可藉由視覺學習做愛,大部分動物還是停留在嗅覺。很多動物在發情的時候,都會散發出特定的體味,藉以吸引異性,光是看A片,是不能讓熊貓們生猛起來的。關於大熊貓的食色生活,我還讀到過這樣一種說法:它們可以連續吃上14個小時的竹子,直到吃掉12至14公斤才肯罷休。一天24小時,光啃竹子上就啃了14個小時,加上8小時睡眠,剩2小時玩耍、發呆、吸吮手指,哪裡還有閒功夫去搞男女關係呢?在臥龍研究動物行為的生物學家斯威斯古德發現,大熊貓的“光飲食不男女”很可能是強迫症的表現。他曾嘗試每隔數日將一些堅不可摧的玩具放在圍欄內給熊貓玩耍,此舉不僅停止了它們的近似強迫症的重複行為,同時也刺激了它們的效能力。英國《新科學人雜誌》報導,為期一年的實驗結果顯示,熊貓重複做“典型行為”的次數比試驗前少了三分之一;6頭雄熊貓中有4頭交了配,9頭雌熊貓中也有8頭有了“初體驗”,甚至在一週內出現罕見的“嬰兒潮”,共有6頭熊貓出生,創下大熊貓人工繁殖史上的新紀錄。
以人類的“硬來”激大熊貓來硬的,還是把生態環境保護好,讓大熊貓在那種環境裡隨意野合來得自然、更“硬道理”呢?這個我說不好,以上報導,亦均來自二手資料,我本人對熊貓及其性生活的認識,絕對不會超過我對A片的認識水平。儘管如此,我還是比較傾向於認同“強迫症”的說法,我指的是人類在對待大熊貓特別是其性生活問題上的“強迫症”。大熊貓、即使是野外的“野大熊貓”,每年在發情期內交配兩到三次,母熊貓能夠受孕的時間也只數日。第奧根尼說,人與動物的區別就是不渴而飲、四季性交。故大熊貓的所謂“性冷感”,只是人類跟據自我認識所做之判斷。相近的“強迫症思維”還包括:熊貓的繁殖力低下是因為公熊貓的那話兒太短,長不過人類的拇指——若無確切證據表明公熊貓的那話兒在一萬年前比現在要長很多的話,此說的唯一作用,就是再次證明了能由此觀感得出這種結論的顯然是人類(男性)而不太可能是母熊貓。給大熊貓看A片,色誘大熊貓做不愛做的事,無論有效與否,思維方式上也完全是基於人類自身的性經驗,雖然組織大熊貓集體收看黃色錄影與闖入民宅去抓人家兩口子看A片的並不是同一夥人。
“請讓我來幫助你,就像幫助我們自己”——15年前,有一段我常跟唱這歌的程琳一起吃喝玩樂,追憶往事,現在特別後悔的就是當初怎麼就錯過了當一回“一字師”的機會:“就像幫助我們自己”其實應改做“就是幫助我們自己”。
名片認識論
歐錦賽甫過,奧運會在即,言必稱希臘,這個時髦不趕不行。話說古希臘奧林匹斯山上的特爾斐神殿裡有石碑一塊上刻大字一行:“人,認識你自己”。大白話勒石而記,系因多少人窮畢生之力,閱人無數,識人無數,當頭來卻還是發現所謂“認識你自己”原來竟是人生最大的一種奢望。
比較而言,透過介紹和自我自紹來讓他人認識你自己,顯然要比“自己認識自己”容易得多。在正常的社交範疇,向他人做自我介紹時所依賴的主流媒體,無疑乃名片是也。名片在中國的第二次繁榮,約與八十年代經商熱同步。當年張藝謀在《老井》(1986)裡演的農青孫旺泉,從幹部手上接過名片,拜讀一遍之後,又恭恭敬敬地雙手還給了對方。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