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西風告別霍叔後,走十幾裡山路,到鎮子上的碼頭去坐船。
這些船都是運貨的,順便捎人。
碼頭上的夥計對他說,鎮子到蒼梧郡城500多里。鎮子碼頭太小,沒有直達貨船停靠。韋西風只能先到縣城,在那裡換乘大船。耽擱的時間不多。
韋西風多謝夥計指點。
早點回去晚點回去,他倒無所謂。孤兒性格,四海為家。
師父是唯一親人,對他很好。卻也沒少揍他。
他也沒行李。在興窯寨添置的行頭是一雙草鞋,在腳上;一條麻布褲子,在身上。
錢袋子綁在腰間。
上船後,他找個角落坐下,靜靜等待。
船行了大半天,夥計告訴他,縣城碼頭到了。讓他下船去找大船。
韋西風致謝後下了船。
原主記憶中,這樣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日子不多。他感覺急著回去好像反而不美。
下船後,他便出了碼頭,索性進縣城逛逛。
縣名會川縣,縣城就叫會川城。人口大約二萬,不算小。
黃巾起義爆發時,全國人口在最高峰,6500萬。到三國時代結束,晉朝建立,人口只有1300萬。
從184年到280年,不到100年亂世減少5200萬人口。這就是後世人津津樂道的英雄輩出的直接後果。
英雄越多,無辜死亡的百姓越多。英雄越厲害,他周圍的死亡率越高。
亂世之中,百姓想命久些,最好離英雄有多遠避多遠。
稍微讀點歷史就可發現:最平庸的、沒有英雄的時代,大眾最幸福。
所有歷史災難都是英雄帶來的。
而且,他們都有憂國憂民情懷、義正辭嚴藉口、前景輝煌許諾、腹黑心毒的手段…無一例外!
嶺南則是一個沒有英雄的地方。這裡的統治者士燮,在歷史學家筆下,著墨甚少。
在他治理嶺南的40多年裡,正是群雄割據、三國爭霸方興未艾的幾十年。
北方你方唱罷我登場,殺的天昏地暗、千里無人,留下了無數被後人傻乎乎讚美的英雄人物的名字,和5000多萬被歷史學家一筆帶過的亡靈。
嶺南在這幾十年中沒有戰亂,沒有英雄,也就沒什麼好記錄的。
漢武帝於公元前106年,將全國的103郡劃分為13個監察區,每個區由朝廷派一名刺史,負責監察百官和政務。
這13個監察區後來成為13州。
交州就是13州之一。
交州北面與揚州、荊州、益州接壤。
公元188年,漢靈帝“廢史立牧”。就是說,各州的最高領導,不再由朝廷委派刺史,而是從當地行政體系裡擢升最高長官,稱為“州牧”。
漢靈帝這招,是被各地豪強逼迫的。
大家的意思很一致:今後我們不再接受朝廷派人來做一把手。我們推選一個人出來做頭,你發委任狀就是了;“刺史”是過去的稱呼,不吉利,改稱“州牧”。
這就是東漢後期皇權太弱的反映。也是軍閥做大、割據分治的必然局面。
原先,朝廷委派的交州刺史朱符,到任後徵收重稅,被當地人殺了。後來又派了個叫張津的人來接任。
全國刺史都改州牧後,張津也成了交州牧,不過沒多久被部將殺了。
有段時間交州牧就空缺著。
北面的荊州牧劉表一向蠻橫無理,他見交州沒人願意參與爭霸,就自稱代表朝廷、派手下人賴恭管理交州。
他自己只是個州牧,派來管理交州的人自然不能叫州牧,還是叫刺史。
士燮家族佔據了交州七郡的四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