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波坐在教室最後一排,在紙上寫寫畫畫,整理著思路。
專案啟動在即,他作為負責人,需要將方方面面考慮的更周詳。
正所謂,臨戰前,未慮勝先慮敗,未慮得先慮失。
作為前世歷經過多次網際網路浪潮,親眼看著巨頭們一路崛起,也親眼看到無數曾經輝煌一時的公司黯然隕落,慘淡離場。
更作為創業者,親身經歷過因團隊合夥人分裂、資金鍊斷裂、產品功能偽需求、市場競爭激烈,執行力弱被對手超越、行業風口過去等等問題,而導致創業失敗的慘痛教訓。
隋波對於創業,始終懷有一份敬畏心。
哪怕這一世,身處在時代浪潮最前沿,眼前似乎一眼望去,幾乎是一片藍海的廣闊市場。
隋波的內心深處,依然有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之感。
這也是隱藏在他身體裡的40歲中年男人靈魂,所特有的持重與謹慎。
任何一次創業,就算前期準備的再充分:
如對創業專案的判斷:有足夠大的市場(使用者需求)、提供的產品(或服務)能夠解決使用者的需求(痛點),確定好了市場和產品。
在專案運營中:重視現金流(資金鍊管理),始終保留足夠應變的資金(風險控制)、選定市場後快速的行動力(搶佔市場)等等。
足夠的用心和努力。
這一切都具備,創業最終是否能夠成功,還要看運氣……
有時候,真的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而且,隋波對這次的專案,傾注了更多的希望。
固然,任何專案和生意的目的,必然是賺錢。
但對於隋波而言,他始終認為,賺錢只是附帶而來的結果之一。
他沒有選擇等待到98年,甚至99年,網際網路真正爆發的風口上開始創業,而是現在就開始用這個小專案開始嘗試創業。
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想提前卡位、磨合和鍛鍊團隊。
隋波縱觀前世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歷史,發現在網際網路時代,真正舞動風雲的人物,有一個特徵,大多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生人。
64年的馬雲、張朝陽,68年的李彥宏、69年的雷軍,70年的周鴻禕,71年的馬化騰、丁磊……
當2000年左右,中國的網際網路進入第一次浪潮的巔峰爆發期時,他們大都在30歲左右。
已經進入社會數年,在行業裡摸爬滾打,小有成就。
都曾經歷過失敗的挫折和磨礪,才最終尋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航道。
在他們的身邊,也都有一群打磨了幾年的核心團隊。
厚積薄發,才能在最適當的時間點上,搶佔先機,奠定了霸業之基。
再反觀與隋波同年的王興,當他真正開始網際網路創業,已經是2004年。
錯過了第一次網際網路浪潮,王興只能從Web2.0起步,接連創業的SNS類社交網站:多多友、遊子圖、校內、飯否、海內,都以失敗告終。
直到2010年,他才抓住團購風口的機會,創辦美團。雖然最終成功轉型為本地生活服務類巨頭,但一路艱險難以盡數,直到2018年才上市。
所以,隋波希望能夠現在就起步,透過這個BBS專案,一方面打響他在江湖中的名聲,拿下電商第一人的名頭,擠入第一陣營的行列。
另一方面,尋找到屬於自己的“五虎將”、“七劍客”、“十八羅漢”。
當然,積累資金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方面。
雖然BBS專案很小,但他在這裡面,嘗試了電商、本地生活服務兩種模式。
裝機市場或許規模終究有限,但未來的電商,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