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自始至終,他們都沒能建立起自己的發行渠道。
發行渠道受制於人,那麼影片的票房再好,真正的利潤大頭還是要落到發行公司手裡,而一旦票房失利,他們要面對的就是虧損。長此以往,怎麼可能做得下去?
對於電影行業來說是這樣,對於唱片行業來說,同樣如此。
索尼、華歌、信達,為什麼會被公認為是唱片界的三大巨頭?那並不只是因為他們旗下擁有最多最紅的歌星,更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擁有把一張質量一般的唱片賣到可以賺錢的強大的發行能力。
一張專輯,在一家同樣有獨立發行能力的中型唱片公司那裡,可能只能賣到30萬張,但同樣的一張專輯交給索尼來發行,就有可能會賣到50萬張,甚至更多。
也正因此,在得知廖遼的合約即將到期,謝銘遠先後幾次跟廖遼見面的時候,就曾不止一次提到過,把《濤聲依舊》這樣的專輯交給索尼,索尼能保證給你賣過1000萬張!但是在長生唱片,他們就頂多能給你賣到八百萬張。能不能過一千萬張?或許能,或許不能,那就要看運氣了!——這就是發行的威力。
而且,對於長生唱片來說,他們能把廖遼的專輯賣過800萬張,其實也並不值得驕傲,因為一個歌星達到了廖遼這個層次,事實上即便你發行能力不行,也會有很多經銷商會主動找上門來要貨的,只要你有一定的渠道基礎,那麼借著廖遼的專輯,甚至可以順勢擴充套件自己的發行渠道——這時候就正好反過來,這就是巨星的魅力。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