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得選最好的黃金地段,僱法國設計師,建就得建最高檔次的公寓,電梯直接入戶,戶型最小也得四百平米。什麼寬頻呀,光纜呀,衛星呀能給他接的全給他接上。樓上邊有花園兒,樓裡邊有游泳池,樓子裡站一個英國管家,戴假髮,特紳士的那種。業主一進門兒,甭管有事兒沒事兒都得跟人家說:『ay i help you,sir?』一口地道的英國倫敦腔兒,倍兒有面子。」
「社群裡再建一所貴族學校,教材用哈佛的,一年光學費就得幾萬美金。再建一所美國診所兒,二十四小時候診。就是一個字兒,貴!看感冒就得花個萬八千的。周圍的鄰居不是開寶馬就是開賓士,你要是開一日本車,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你說這樣的公寓,一平米你得賣多少錢?」
「我覺得怎麼著也得兩千美金吧。兩千美金?那是成本!四千美金起!你別嫌貴,還不打折。你得研究業主的購物心理。願意掏兩千美金買房的業主,根本不在乎再多掏兩千。什麼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嗎?成功人士就是,買什麼東西都買最貴的,不買最好的。所以,我們做房地產的口號兒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貴!」
……
打從這一段精神病院的戲份開始,影音室裡的低笑聲就沒停過。
對於一個普通的電影觀眾而言,這種細節其實是很致命的——你未必會是那種跟著大家一起的鬨堂大笑,但看到這一塊兒,聽到這些精神病患者那麼認真地發癔症,那種感覺,就是會讓你忍不住肩膀直抽抽,一個人笑得跟個傻子似的!
理論上來說,一部喜劇電影裡,你能來上那麼兩三段這種段子,這部電影就火定了——像這種段子,那簡直是最好的口口相傳的利器!不用你說什麼,看完了電影之後,觀眾就會自發地幫你宣傳了。
而在《大腕》這部電影裡,類似這樣的段子,簡直比比皆是。
於是,一種現實影視圈子裡的大腕們,幾乎是從十幾分鐘開始就笑個不停,逢道笑點必笑,劇本中預備好的笑點,基本上一個都沒浪費!
當然,這肯定意味著,馮必成的導演工作,完成的非常出色——從紙面上的劇本,到變成這樣節奏精準、表演上佳的電影畫面,這中間都是他的工作。
電影放映結束,黃文娟剛起身想去開燈,那邊馮必成已經機靈地提前起身去把影音室的大燈開啟了。
剛才放映中間大家的笑聲,應該算是最好的點評了。所以,燈一亮,李謙站起身來,也沒準備去會議室,就直接問:「都說說?有什麼看法?」
曹霑第一個開口,「我覺得挺好,幾乎完美!」
孫玉婷第二個開口,「很棒!我看過的最好的黑色幽默之一了!」
鹿靈犀說:「完成度很高,整體性非常棒!」
金漢說:「我給九十五分!很屌!」
李謙最後扭頭,看向韓順章。
他是這部電影的三個製片人之一,還頂替自己擔任了這部電影的監製、如果說這部電影是馮必成站在目前主導一切的話,那麼站在他背後為他掌控住大局的人,毫無疑問就是韓順章。
這部電影,至少有他一半的心血。
這個時候,迎著李謙的目光,韓順章點了點頭。
事實上,這部電影現在呈現出來的這一個版本,它的拍攝、剪輯,甚至是表演,基本上都是嚴格的遵循了李謙所給出的劇本的。其中的變動、導演層面對戲份和人物建立的增刪與調整,都非常的少。
也即是說,這是一部典型的「編劇戲」。
劇本的邏輯,是經過一再推敲,一般都是偏向於邏輯縝密一些的,而拍攝中間導演的再創作、臨場發揮,乃至於對劇情和人物的增刪,則往往很容易導致一部戲的結構失衡、邏輯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