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多。王平安命小宦官將奏章一股惱的全都搬走,搬到自己的桌子上面,他要逐道批覆。
李世民給李治的奏章,向來沒有什麼太緊急的大事,王平安批了幾道之後,出乎意料的,竟然翻到一份軍事文書,上面插著三根雞毛!
他開啟奏章,心想:“插雞毛的信,應該是很重要的吧!”。!
整理( )
第三百八十三章 皇帝的病稍微見好
烏毛信,古稱羽激。最早是用二吳長的木簡為書小面插石習刁,以示事情緊急,發展到了唐朝,便不用木簡了,只在信封上插上羽毛。雞毛信一般只用來傳遞緊急軍情。平常的事情是不會用到雞毛信的。
這道雞毛信形式的奏章已經被啟封了,王平安開啟看去。見奏章的尾部,用硃砂批紅,看筆跡是李世民批的。批覆很簡單,是命令軍隊大張旗鼓地操演,以示威懾。
再看奏章的內容,竟是突厥的軍情。奏章的內容很長,總結起來就是由於唐軍趁遼東秋收之際,出兵劫掠高句麗,使得高句麗鄉村的百姓都逃進了城去,鄉野無人。唐軍撤兵後,遼東附近的部落,都跑去趁火打劫,強佔高句麗的土地。
高句麗人都敢和唐軍對著幹,當然不會怕別的部落,待唐朝大軍撤退後,高句麗軍立即出兵驅趕跑來佔的的部落,由於那些臨近遼東的部落。都是各自為戰,並不統一指揮。結果幾場大戰下來,被高句麗人各個擊破,敗逃回了草原。
雖是敗逃,但部落裡的牧民仍舊搶到了大批的財物,在高句麗時還好。敵人都是高句麗軍隊,但一回到草原之後,各個部落便開始互相打了起來,你搶我的,我搶你的。
亂打亂戰予後,不少部落的牧民失了牛羊財產,冬季又快來臨,牧民們沒了過冬的物資,大亂便即開始,強大的部落到還好說,那些小部落被打散,牧民們只好南下。關,想來大唐碰碰運氣。
大唐對於這種事,向來處理得很有經驗,草原上越亂越好。各地守軍牢牢把住關口,不許牧民入關。但是大唐在關外也有州縣呢,這些州縣卻是擋不住成千上萬的牧民衝擊的,牧民深怕熬不過去這個冬天。為了生存,只能拼命一搏,進攻這些關外的州縣。
結果好幾個州縣的周邊被劫掠,所幸牧民沒有統一的指揮,又不擅長攻城,所以在這道奏章發來之前,尚無城池失守,但情況卻也不妙。
邊關的事態從東向西發展,冬天越近,牧民們奔襲的速度越快,為了能熬過這個嚴冬,他們只有不停地去尋找,去劫掠那些尚沒得到訊息的村鎮,所以他們必須要比唐軍報信的人跑得快!如此一來,從東往西打過去,結果弄得邊關各地,均皆吃緊。
這道奏章就是說這件事的!
王平安看罷,心想:“牧民這種劫掠方法,可不就是游擊戰術麼,哪裡弱就打哪,打完就跑,打完就換地方,絕不停留,想追他們都追不上!”
他又看向李世民的批覆,點了點頭,這個批覆好。讓邊軍大張旗鼓地操演,說白了就是嚇唬那些遊散牧民,讓他們不敢靠近城關,這些牧民雖然英勇善戰,但畢竟都是戰敗的人,又有即將到來的嚴冬所迫。必不敢在哪個地方多待,一旦看到唐軍有準備,他們只能離開。
找出一張紙,他準備先給批覆打個草稿,然後等李治來了,讓他往上面抄寫。提起筆來,面對這種情況。自己竟想不出更好的處理方法。李世民的批覆已經近乎完美了!
拿著筆,想了半天,他這才做了個批覆,這個批覆屬於李世民批覆的補充。
突厥或其它部落的牧民,從東向西流竄,速度極快,但是必不會長久。在嚴冬到來之際,他們定會在一個地方停下來,無法再前進,而前面的牧民停下來,後面的牧民也便不會再往前走。而這個地方一定是比較富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