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離怒斬漢奸平民怨,這事一經傳開,百姓直呼昌邑來了個青天大老爺。
俗話說有人歡喜有人憂。
百姓們自然高興昌邑來了位清官,可那些活的有滋有潤的鄉紳豪吏,卻嚇得整日不敢出門。
生怕範離清算他們投敵求榮,將他們殺個乾淨。
而他們還真是怕到了點子上了,範離還真要這麼做!
只不過連續數日,他都沒有找上門去。
弄的這些鄉紳豪吏,不知道他的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至於範離為什麼沒有找上他們,因為比起清算漢奸這事,讓昌邑重新開府理政,才是當務之急。
急調黃崗縣待吏赴任昌邑的文書,已經發回黃崗縣府。
不日,人員就會赴府就任,這其中當然包括李嗣道。
這老頭這些日子一直跟隨張叔夜理政,個人能力足夠擔得起一縣知事。
而且,讓李嗣道接任昌邑縣知,也算物盡其用。
老頭原來就是在昌邑為官,他比任何人都瞭解昌邑城。
範離這些日子可以說是忙的焦頭爛額。
幸虧他在黃崗縣時,沒少跟著張叔夜偷學理政知識。
要不然,還不一定得出什麼亂子。
昌邑縣府內,範離翻閱著卷宗,看著戶冊及府庫清單,是越加感覺力不從心。
單單戶冊一項,就已經讓他看了一天一夜,頭昏腦脹。
沒想到小小的昌邑縣,卻下轄如此廣大的制區。
十多個鄉鎮,數百鄉村,人口全算上,足有三五十萬人。
農耕大縣果然人口眾多,而且每個鄉鎮的財政收支都有不同。
有的鄉鎮富裕,稅收佔比相對來說,略高一些,而有的鄉鎮本身就很貧困。
別說稅收,金軍南侵前,這些貧困鄉鎮,大多需要國家財政補貼才能維持穩定。
可如今昌邑歸附金國,這些貧困鄉鎮也只能自生自滅。
再加上兵禍連連,已經有相當一部分鄉鎮從昌邑制區消失。
如何施以仁政,恢復制區人口達到復產增收的目標。
單此一項,就是一件很難解決的問題。
範離想到難處,也不再去想了,揉著眉頭舒緩著情緒。
“將軍,李嗣道李大人已經到了。”
就在他一籌莫展時,一名衛兵走進來彙報道。
“快請他過來!”
範離一聽,立馬來了精神,忙叫人去請。
不多時,風塵僕僕還來不及休息的李嗣道,就來到了府衙。
“哈哈,你可算來了!”
範離一看人就在眼前,一聲大笑,忙上前給了李嗣道一個熊抱。
他實在是真切的感覺到了,文人治國的重要性。
治理一方土地,看似沒什麼大不了的。
可沒有這些文人,還真是讓人頭疼。
“範將軍如此熱情,可是有用到老夫的地方?”
李嗣道忙推開他,看透了的開口問道。
“那是當然!”
“你快來看看。”
範離說著,就拉著李嗣道來到文案前。
拿起戶冊和府庫清單就請教道。
“是很麻煩,但也不是沒有辦法。”
李嗣道看著昌邑當下戶冊,也是直皺眉頭。
諾大一個農耕縣,如今卻成了貧困縣,說來都讓人心疼。
看著戶冊上被抹去的鄉鎮,李嗣道感覺的出來,昌邑的民生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哦?”
範離聽他這麼說,不禁輕疑出聲。
“地方理政,重在一個活民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