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而言,武將之間的傾軋現象不多,畢竟是並肩作戰、同生共死的袍澤,感情自然要深厚些。然而最近武將的連番折損讓一群將領垂頭喪氣、悶悶不樂,憋著無名火無處發洩。
謝再興叛變致死,雖然下場不值得同情,但其背叛的原因卻讓人難受。你說好端端的,朱元璋幹嘛非要強行嫁人家女兒呢?馬秀英也搞過一次集體相親,將領和姑娘自由選擇就沒出問題,朱元璋卻非要蠻橫地指派釀出禍事。
唉,這個錯誤帶來的影響還不止這一點呢。
老爹死了,兩個閨女能不難過嗎?這可好,大女兒謝翠英整天跟朱文正吵架,導致朱文正暴怒消沉,迷戀其他美色,最後犯下不可饒恕的罪行。二女兒謝翠娥在徐達府中鬱鬱寡歡,導致徐達都不願意回家,時常拉著常遇春借酒澆愁。
兄弟不痛快,常遇春自然也不痛快。但是他不爽又能如何?他總不能衝到朱元璋的面前指責朱元璋做錯了吧,所以他把發洩的瞄頭對準了張士誠,大叫一定要把害朱文正誤入歧途的張士誠千刀萬剮,把張士誠的祖墳刨出來,讓他祖宗也別想安寧。
不要以為常遇春只是說說而已,這傢伙還真能說到做到。
至元十九年,常遇春與徐達在九華山下設伏,打敗了陳友諒的軍隊,斬首萬餘,捉敵三千。徐達原本要把三千俘虜呈報給朱元璋,誰知常遇春殺人殺上癮了,膽大包天,竟敢不經過請示,連夜將三千俘虜全部活埋。
事後朱元璋雖然憤怒常遇春不聽命令、妄自殺俘的舉動,但他又欣賞常遇春的作戰本領,最終口頭警告,令其將功抵過。後來常遇春屢建奇功,朱元璋心裡的那點憤怒也隨之煙消雲散。
葉兌沒有常遇春那種急切報仇的心情,他只是從當前局勢客觀地分析,認為應該先攻打杭州和其他地區,才能剪除掉張士誠的羽翼,到時候平江自然不攻自破。
朱元璋聽完眾人意見,決定採用葉兌的策略,說道:“張士誠出身鹽梟,他手下有幾個愍不畏死之徒,一旦張士誠窮途末路,這些曾經與他同甘共苦的人定會拼死來救,若是湖州、杭州援兵四至,軍力集中,我們就不易取勝了。不如先攻湖州、杭州,分散張士誠的兵力,讓他來回兜圈,疲於奔命,再趁他的軍隊無法援救時各個擊破。只待他的羽翼一除,平江自成囊中之物。”
眾將領聽後心悅誠服,無不佩服朱元璋卓越的戰略眼光。
常遇春縱然心有不平,也只能服從軍令。
然而朱元璋最聰明的一點不是他精通戰略戰術,而是他從未忘記籠絡人心,他對出征大軍宣佈:“此行不得妄殺一人!不得搶掠百姓!不得毀人房屋!不得***|婦女!凡爾百姓,果能安業不動,即我良民,舊有田產房舍,仍前為主……”
見到常遇春滿臉的不以為然,他還特地私下把常遇春叫到一邊叮嚀道:“你這次出征不可隨便殺戮,不可侵毀他人祖墳,尤其是不要挖張士誠母親的墳,免得刺激東吳人民,增加抵抗心理。”
常遇春嚷道:“哪個多嘴多舌的人在王爺面前亂說。”
朱元璋見他還不服氣,生氣地警告道:“你若再敢亂殺俘虜,挖人祖墳,便提頭來見!”
常遇春表面喏喏點頭,口服心不服,想著只要出征了就可以“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到時候隨便找個藉口或者偷偷挖了張士誠母親的墳。
安排好戰事,朱元璋回到府中,一臉疲憊。
馬秀英讓人端來熱湯,一邊幫他脫去外袍一邊按摩著他的太陽穴,說道:“我聽聞出徵部署已經安排妥當,你這幾天就好生歇歇,不要再勞累了。”
“這些事哪用你來做,你身子不好,才該歇息。”朱元璋拉著馬秀英坐下,嘆氣道:“雖然出征部署安排妥當,可我總擔心會出什麼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