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說完就退到一邊,陳林第一次知道自家每年得糧幾何,安陽縣產糧,陳家竟佔了四成,陳林卻不知道,有些大家,卻是陳家的十倍不止。
陳老太爺算了算,說:“嗯,卻是比去歲少了些,不過現天下皆是如此,糧食卻要漲價了,無妨無妨。”
陳林一想,也是,糧食少了,定然漲價,不過老百姓的日子就難過咯,像陳家還能給自家的佃農留下5石的糧,別家怕是不肯。一想到百姓,陳林又有一計,忙對老太爺說:“阿爺,我今日行走在城外,多見有流民,不若陳家今年不賣糧,倒以糧食吸引四方流民歸於陳家,使其在城外鄉下開墾荒地,野人嶺往來安陽縣城均是無主之地,若能開墾,來年陳家豈不是空得數萬田地。”
“伯至此計使得,如此一來,此番流民百姓倒有了安身之處。”陳理反應最快,陳理應好只是因一心為民,今日有流民過縣,陳理身為縣令怎能不知,正在心痛之時,聽到陳林這般說,哪有不應。
陳老太爺可不是陳理,他看了一眼陳林,知道陳林心思,陳林這是要圈民為己用啊,東漢年間,什麼最重要?人口,別人不知,陳老太爺可是清楚,看到陳林竟然也有這樣的覺悟,陳老太爺也高興不已:“嗯,阿爺便與你五萬糧,此事由你主持。公允啊,公文可要處理好了,莫讓人說我陳傢俬納流民居心不良。義山,陳家堡中的少年也一併帶來,伯至也需要幫手不是,義山你啊,也老了,便不要這般勞累了,幾十年也幸苦咯,,日後陪我喝喝茶豈不好。”
眾人都明白,陳老太爺這是要鍛鍊陳林啊,從此那幾百少年就正式成為陳林的私人財產了。陳老太爺還有一層心思,由陳林親自去做,流民感恩的肯定是陳林,這對陳林日後當家有好處。
陳林也不要府內幫忙,鄉下的少年來到陳府後,陳林先是集合這群陳家的新下人。要說這群少年可了不得,黃龍和陳寶一通練習下來,個個識得幾個字不說也能耍刀武槍,加之陳家也不虧待,吃得好,個個精神抖擻的,都知道面前的陳林就是日後的真正主子了,一眾人也聽說陳家大少爺善待下人,更是開心了。
陳林先是到自家的布莊命人做好368件藍色布料衣裳,便回到府內,同他們武槍,幾百個少年郎鬧得陳府熱烘烘的,陳澤陳到也來胡鬧,好不開心。布莊第二日便將衣裳送來,陳林命沒人穿上,一眾少年,穿著陳林賞的新衣裳,跪在地上連磕頭,有些還悲苦不已:“爹孃,要是早日遇上大少爺,也不至於活活餓死,嗚嗚嗚。”
這一幕恰被陳老太爺瞧見,老太爺又是點點頭,同大管家陳寶又回去了。
之後陳林帶著這368家丁在城外搭起了大棚,運糧煮成粥,旁邊樹一牌子,上書:“陳家大少爺陳伯至,不忍流民飢渴,在次設立粥棚。”又有家丁在大棚旁邊宣傳:“陳家招收佃農耕地,若是願意入陳家為陳家耕田,每年賞大米五石,錢一百文,還幫蓋房屋。”
這流民本身就是絕路之人,多為青壯,不是青壯也活不到現在啊,老弱早死了,那還有資格成為流民啊。見到陳家有大少爺為善,憑白無故施捨粥喝,現在陳家又承若那麼好的條件,傻子才願意繼續流浪呢。
陳林帶領家丁鬧得轟轟烈烈,陳澤陳到也跑來幫忙,一群家丁本就是命苦的人,見自家大少爺善待流民,更是感動不已,幹起來好不利索。不兩日,周圍的縣城都知道安陽陳伯至施粥,流民紛紛往安陽來,他們去的不是安陽縣,奔的,是希望。各地的官員士族聽到這個,都笑了,陳伯至,傻子。但是表面上又個個稱讚,陳伯至大義啊。陳林的名聲有上升不少,如南郡太守趙謙早看過陳理上來的公文,雖是十分不解,如今哪有慷慨計程車族啊,也不管,只是在陳林的孝廉公文上,又多了一句:善待鄉鄰。
陳林忙碌幾日,漸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