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納粹德國公佈其發起戰爭以來的物資消耗,那自然也是以億為單位,平均算下來,其五百多萬的兵力,日均物資消耗量也不過會超過150公斤,然而反觀共和國的歷次戰爭。…;
建國戰爭、中日臺灣衝突暫且不論,因為這兩場戰爭都是機械化的人民軍發起的主動攻勢作戰,其物資消耗和當今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水平無異,作為走出國門的第一仗,中日朝鮮半島戰爭便是初步資訊化的共和國陸軍和空軍的一次表演,在朝鮮半島的陸地爭奪戰,從1943年4月29日到5月30日為止,以共和國兩大集團軍為主的不足20萬兵力,卻消耗了30萬噸物資,算下來單兵平均消耗了一噸多的物資。
其實平均算下來,朝鮮半島戰爭期間,共和國陸軍一個機械化步兵師單日進攻物資消耗量也沒有超過600噸,最主要的物資消耗其實是來自於空軍,由於在開戰之前空軍就安排了大量突襲式的狂轟濫炸,之後還陸續進行了多次對日軍的大規模遮斷轟炸,共和國空軍一共投入的800架各類戰機,在一個月的時間裡出動了上萬架次,算下來單日平均出動架次就高達一千多架次,要知道每一架次的戰機出動都需要消耗不少的油料,而且由於轟炸安排架次較多,因而投送的彈藥量極大,光是空軍就消耗了十餘萬噸物資,算下來陸軍兩大集團軍還算“節約”了。
相比於陸地戰場的節約,中日東海海戰之際的共和國海軍特混艦隊可就有些“大手大腳”了,從海戰爆發前的集結到琉球群島戰爭結束,這支海軍特混艦隊因配置了兩支航母戰鬥群而特比很吞噬物資,根據統計顯示,戰爭期間,該特混艦隊日均消耗物資竟然高達一萬噸,其中油料就佔據了巨大部分。
由此算來,共和國的軍事武器裝備似乎技術等級越高、殺傷力越大、價格越貴,其消耗物資的能力就越大,與中日之間的一系列戰爭相比,國防科工委列出的中印婆羅洲軍事衝突所消耗物資清單就更顯驚悚了,在短短一週時間內,共和國海陸空三軍參戰部隊就消耗了五萬噸物資,其中海軍第三艦隊“世民”號航母戰鬥群砸物資消耗中“居功至偉”,多次執行轟炸任務和巡邏任務的空軍緊隨其後,參戰兵力最多的陸軍反倒是因為沒有多大的戰事而消耗最少,甚至趕不上在汶萊大戰了一場的海軍陸戰隊。
儘管如此,在短促的汶萊衝突中,共和國的物資消耗中高技術的昂貴彈藥也佔據了經費消耗很大一部分,而如今共和國似乎大有參加規模超過汶萊衝突百倍千倍不止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那又該需要消耗多少的物資?
戰爭的節奏快慢與否似乎與武器裝備的先程序度直接相關,陸軍以已經進駐熱點地區的第二集團軍為例,裝備了數百門各型火炮、上千輛各種車輛的該集團軍,僅僅是軍屬炮兵師一次的火力投射便要消耗近百噸的彈藥,可實際戰爭中,往往是多次甚至連續不斷的實施密集火力覆蓋,再加上其他師團營的火炮投射,僅僅一個重灌數字化集團軍,單日的炮彈消耗量估計就得以千噸為計量單位。
陸軍中,最具代表性的消耗大戶當然是300毫米大口徑遠端火箭炮,幾十秒之內就能把10發擁有子母殺傷戰鬥部的火箭彈拋射完畢,頃刻間就能以5000枚子彈藥形成覆蓋數個足球場大小的戰場面積,這幾乎相當於60與門大口徑榴彈炮一次火力齊射的覆蓋面積,更為恐怖的是,幾分鐘之內它又能裝填完畢再一次製造地獄,如此快捷的速度,怎麼不是消耗彈藥的能手?…;
而空軍比較好計算,一架戰鬥機連同燃油和掛載彈藥在內,頂多十噸載荷,一天出動幾百個架次的戰爭都是小規模的,事實上在大規模地區衝突中,空軍往往需要單日出動上千架次甚至更多,一天一萬噸的基本消耗量或許只能是“溫飽水平”。
空軍代表性消耗大戶則以g…04l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