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曰: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吾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此偈詩乃是讚揚佛法的教理無上甚深,無上既指世間沒有一種學問可以超越佛教的義理。人之心念波動與天地乃是全息一體,於細微處見自性。
常言道的好:“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今世舍了人身,來生是否還能再來做人那就難保矣。一切要看人們所造的是甚麼業,萬一造了惡業,很容易就進入畜生、餓鬼、地獄道,根本沒有機會聞修佛法,得道解脫。既然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從現下開始就要好好敬求與研究佛法,依照佛的教法來奉行與修持。學佛者受持佛法之唯一心願,乃是希望能徹底弄懂如來的真實教理,信、解、行、證,趣入佛道,如來就是人人本具的自性。
這首偈詩可說充分表達之輪迴迷途的眾生,有幸見聞佛法時的歡喜。數百年來雖有許多人曾經試圖修改其中的文字,但都不比原作,可見這首詩偈之精妙,頌流傳之廣,已成為眾多修行人頌經之前必不可少的發願文,數百年後的今日,大凡佛教寺院,每天在未誦經文之前,都要先念誦這四句“開經偈”。
前文書說到四個娃娃離了青巖山界,一路下山,行徑的都是些懸崖峭壁崎嶇路,疊嶺重巒險峻山,那山神之女久居深山之中,確倒是不懼翻嶺爬坡,也未給四個娃娃帶來負擔,倒是成了四個娃娃的開心果,她不但生得如花似玉,還是個鬼精靈,一路上歡聲笑語,歌聲不斷,銀鈴般的嗓音迴盪在山谷之中,倒使得這路途顯得輕鬆愉快,失了沉悶之感。
此時,已是冬末春初之時,離除夕之日已是不遠。這一天,五人終於走出了大山,來到平川之地,眼前便是一條寬敞的大道,直通向遠方,大道上人來人往,摩肩接踵,但見了四個娃娃的穿著打扮和那三隻神獸,無不投來驚異的眼神。
憨娃長出口氣嘆道:“嗚呼哀哉!終於出了這深山,看到了人煙,真乃妙也!”
修善娃懟他道:“怎麼?二師兄,這直勾勾的大道,又沒甚風景,有甚麼好?倒不如在山中賞那美景來的愜意!”
憨娃瞪他一眼回道:“那山中美景確實不錯,可這爬山越嶺,走的俺腰痠背痛,足磨大泡,再說俺這小河馬,乃是水邊的生靈,老在這山中豈不失了本性。”
山神女此時插言道:“這位憨娃兄弟,你是不知這山中的妙處,不說別的,你只要不離這大山,你就能美美的生存,這山中有摘不盡的植果,食不盡的獸肉,採不盡得奇珍藥材,睡不盡的山洞谷穴。可你要是到那平川之地,想尋些吃食都難,種田耕地一年的收成未必能養活一家;進得城中要是囊中羞澀,你恐既無可進餐樓,也無可棲之館,可見做個平川之人有多難!”
修善娃點首道:“這位姐姐說得不錯,你看咱們到了平川之地,想化個緣都不容易,想吃頓好飯更是難上加難。”
此時,三隻神獸來在大道之上,藏獒犬衝摩羅娃一陣吠叫,摩羅娃走過去摸摸它的頭,轉身對木娃道:“看來犬兒不知走哪個方向了?咱們得尋個路徑。”
木娃點點頭,四處張望,想詢個路人打探打探。正在此時,見有一人趕著頭毛驢在面前經過,便攔住打詢,那人看看四個娃娃的穿著,有些吃驚,但還是給指明瞭去衡山的方向。五人打起精神,憨娃騎著小河馬,山神女乘著神鹿,木娃三人步行,藏獒犬在前探路,飢餐渴飲,曉行夜宿,行有數日,這一日遠方可見山影,前面是一處岔道,藏獒犬停下轉首回吠,摩羅娃趕到近前,望望前方岔路,回首對木娃道:“前面有兩條路,咱們得詢個方向才是。”
木娃點首,四處尋覓,突見旁邊樹林中走出一老叟,但見他肩挑貨擔,哼著小曲,一搖一擺的行來,只聽他哼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