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的那般,狐狸為報恩情,一直跟隨棉娘身邊,用法力在幫助她。”
“在幫助的過程中,狐狸又被棉孃的善良所吸引。”
“棉娘未曾想它竟是一直以來相助自己的狐狸幻化,便不禁欣喜點頭。”
“成婚這日,狐狸還給心愛的棉娘送來了一份意想不到的聘禮。”
“原來這狐狸知曉棉娘良善,心中一直惦記鄉親們如何渡過這一冬季的嚴寒。它便去懇請家族長輩和姐妹兄弟,最後在眾狐狸的合力施法下,竟摘取那天上的白雲下來,幻化做保暖的織物。”
“因著此織物是狐狸贈予心愛之人的聘禮,便還為其取名為——棉花!”
“卻說這棉花,入手軟綿,紡織可做衣物,比之葛麻織物更為柔軟舒適。將其彈成厚實的重衾,比之絲蠶也更為保暖!”
“柏州百姓得此棉花,果真順利渡過這一年的苦寒。”
“再說那狐狸,此舉本只是為求取心愛之人。卻未曾想,棉花救助百姓所帶來的大恩德,竟讓它和它的族人們都功德圓滿,修得正身!”
“飛昇那日,只見天降祥雲,狐狸攜帶棉娘一同在這吉光照耀之下,飛昇成仙。”
說著,說書先生停頓下來,再重重一拍手中醒木,激情昂揚道:“自此,人間百姓多了棉花保暖,也留下了一個《狐狸求親的傳說。”
演繹臺的另一邊,一直都在不停彈棉花的兩個漢子,這時便緊隨其後,揚聲唱起歌謠來。
“彈棉花嘍彈棉花!
半斤棉彈出八兩八喲!
舊棉花彈成了新棉花喲!
彈好了棉被姑娘要出嫁……”2
伴隨著這一聲聲嘹亮的歌聲,再配合漢子們彈棉花時所發出來的一聲聲的弓弦響動下,一片片雪白的棉花也開始飛揚起來。
不禁讓圍觀的眾人恍若好似看到,真是有那麼一群狐狸做法,把天上的白雲弄下來了一般。
注1:出自嘉佑元年公元1086年記載:“泥途盡冰,都民寒餓,死者甚眾”。
注2:出自歌曲《彈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