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喊口號的“國父”,卻缺少腳踏實地認真經營地方內政和經濟的好官員。
花了30萬銀元,鍾泱這才有資格和陳炯明見了個面。不過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對方畢竟是統治一個地方的實權政治人物,不是誰相見就可以見的。
而在陳炯明眼裡,也驚訝於劉進洋和鍾泱的年輕。不是什麼人,都有魄力拿出30萬銀元只為見某個人一面的。原本陳炯明還以為他們是來自江浙財閥的公子哥,到漳州想要搞些經濟投資,對於這種事情,陳炯明也不是沒遇到過。不過對於有人想要來投資,他自然是很高興的。
畢竟漳州的發展不是光靠他自己一個人就能夠撐起來的,外來資金的投入也是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但是當陳炯明從劉進洋手裡接到一份關於軍火的數目清單的時候,他就再也坐不住了。
作為出身於廣東的陳炯明來說,客居漳州是迫不得已的選擇。他無時無刻不在想著打回廣東,驅逐陸榮廷為首的桂系軍閥。但是軍火的準備一直是一個很大的難題,雖然最近為了軍火的事情他也和蘇俄聯絡上了,但是畢竟山長水遠,要送過來那可就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了。即使是平安送到,想來數量和質量也不會太讓人滿意。
列強的嘴臉陳炯明也不是沒見過,說一套做一套的事情他碰得多了。哪裡像面前的這一位叫做劉進洋的青年,出手就是八千支新式步槍和200萬發優質子彈。同時也深感劉進洋的能耐和手腕,能不聲不響的運來這麼多軍火,絕對不是易與之輩。
急不可耐的陳炯明,趕忙吩咐親信屬下許崇清帶領一個營計程車兵去護送這批軍火。直到傍晚,終於把這些步槍和子彈都落實到軍械庫裡之後,陳炯明才放下了心頭的大石,再次接見了劉進洋和鍾泱二人。不過這一次的態度又大有不同了,之前雖然熱情,但是到底也不過是公事公辦的態度。但是現在,陳炯明卻恨不得把劉進洋當成親生兒子來看待。
這麼大一批效能優良的軍火,可不是有錢就能搞到的。對於對方的來意和背景,陳炯明已經讓底下的人著手展開調查。而現在,他卻是想要從劉進洋和鍾泱的嘴裡問出些什麼。畢竟在中國能拿出這麼一批軍火送人的組織,實在是不多。陳炯明不是傻子,當然要問清楚來意。
而正為此事而來的鐘泱和劉進洋,也沒有隱瞞太多,而是說出了他們在廣州辦廠開公司的那些事情。廣州城裡的事情,陳炯明多少也知道一些,畢竟是土生土長的廣東人,在那裡還是有著許多的人際關係網路的。對於鍾泱和劉進洋的來意,他也不是不清楚。
不外乎是想支援自己打回廣東然後撈取好處罷了,這種暗通款曲的事情廣州城內一半以上的勢力都在做,只不過沒有哪個勢力有這次這麼大的手筆。這種數量和質量的軍火,說送就送了,連條件也不提,劉進洋自然是獲得了陳炯明的好感。
握著劉進洋的手,陳炯明面帶飽含激動的神情說道:“兩位都是愛國的志士!我在此不勝感激!”他還以為劉進洋是此行的核心人物。
不過這也是鍾泱想要的效果,所以他依舊是一臉淡然的和兩個身著西裝頭戴墨鏡的陸戰士兵站在了一起,一副下人的樣子。
聽到了陳炯明的稱讚,劉進洋擺出了一副受寵若驚的神色:“哪裡哪裡,競存先生克己奉公,力行實踐才是我輩楷模。”就在劉進洋和陳炯明在互相吹捧的時候,鍾泱已經在考慮著下一步的戰略計劃了。
來到這個時空這麼久了,雖然發展的步伐看起來有些凌亂,但是整體的佈局倒也沒有遇上什麼難以解決的大問題。原本在北京的發展是為了獲得第一桶金,因為當地軍閥政府和列強勢力的壓迫下,鍾泱不得不逃離北京,來到了政治和經濟都相對比較寬鬆的南方。而在廣州城的立足也沒有順風順水。
要和村民打好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