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波放下茶杯,輕笑道:
“陳總,之前Joe已經把情況,大致跟我說了。
易趣投資永樂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我們的合作一直都很愉快。
你放心,能幫我一定會幫的。
先別急,喝杯茶,我們慢慢聊……”
他神情平靜的這麼一說。
陳曉也感覺,自己好像表現的有點太急切了……
眼前這位雖然年輕,
可既然能成就如今這麼大的事業,以及從以前接觸的情況看,也不是善茬!
論起“老奸巨猾”,比國美的老黃更甚……
不是那麼好糊弄的。
當下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坐下喝了口茶,琢磨著怎麼才能說動隋波。
隋波倒沒有先談國美收購的事。
而是饒有興致的,問起了目前國內家電市場的情況。
他想弄清楚,
為什麼目前無論國美還是永樂,在經營上都陷入窘境的原因。
要知道,這幾年正是國內GDP增長最快,人們消費水平增長較快的一個階段,房地產市場爆發,家電產品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剛需。
就算有電商攪局,激烈的價格戰壓低了利潤空間……
但按理來說,
像國美、永樂這樣的巨頭公司,也完全可以憑藉著規模效應和供應鏈的優勢,透過運營效率來壓低成本。
以他們的體量,怎麼都應該賺錢的啊!
看人家蘇寧,經營就很穩健,被人稱為是“只賺錢,不爭老大”……
說起這一點來,陳曉等永樂的管理層們,那可真是一肚子苦水。
沒有人比他們這些幾乎一輩子搞家電零售的人,更熟悉市場了。
從國美掀起的“價格戰”、“全國擴張”,引發了全行業不得不跟隨的惡性同質化競爭。
到加入WTO後,國外巨頭如百思買等也殺入國內……
不擴大規模,就只能等死!
可擴大規模,也就意味著成本的激增,
這些成本包括門店、人員、庫存、營銷、促銷費用等等。
至於盈利……
其實在經歷數度價格大戰和商企對壘後,目前國內的家電連鎖業已經形成自己的特點:低價、規模化、專業化。
真正的贏利點,並不在銷售的商品本身利潤,而是“其他業務”的收入!
所謂的“其他業務”,
指的是主營業務之外的業務,包括進場費、廣告費、促銷費、店慶費等等。
這些“價外費”早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也是供應商怨聲載道的由來。
以去年為例,
國美毛利率為8.63%,其中其他業務所產生的利潤佔利潤總額的71%;
蘇寧的毛利率為8.74%,其他業務利潤是主營利潤總額的172%;
永樂這兩個資料分別為6.96%和112%……
而同期,美國最大的家電連鎖商百思買的毛利率為24.53%!其中其他業務佔利潤總額的59%。
由此可見,國內家電連鎖業實際在商品銷售上的利潤有多低了……
這也直接造成了,家電連鎖企業只能透過不停地血拼價格,追求銷售規模。
而在每週甚至每天熱鬧的促銷、賣貨的表象下,
就是全行業利潤下滑的冷酷現實……
陳曉嘆道:“波總,中國老百姓購物的習慣,就是貪圖便宜,
價格戰就是競爭最主要,也最有效的手段!
國美從去年掀起的行業併購,其實也是業內的共識……,儘快透過產業整合,進入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