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真正的門戶便是燕山山脈,這要沿伸到遼國遷州城北,還要拿下遼國的潤州(秦皇島)與遷州(山海關城)。
這樣北方的門戶才能形成。
遼軍讓出潤州城,將兵力集中到遷州負隅頑抗。
攻打了三天未拿下來之後,秦翰獻策,帶著潘惟正以及數千兵士爬上燕山遷州西側的幾個山峰,將火炮架上齊射。再由高瓊率領兵士乘小船,繞道遷州後方,三路夾擊,血戰了一天後,才將遷州拿下。
打掃戰場後,趙恆帶著大軍徐徐出了遷州,他長舒了一口氣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這才是關外。”(未完待續。。)
第五百二十二章 第三十七計(上)
第三十七計,疏水計。
適度地利用國家或者軍隊的情況,製造一些七分真三分假的幾乎可以亂真的假像,使敵人產生誤判,從而進入我軍設計當中,最終打敗敵人。
其道理就象疏通河水一樣,將河道依據水往低處流的特點竣深竣闊,將河水引入新河道里,河水迅速進入大海,便不會氾濫成災了。
……
宋軍有些麻痺大意了。
隨著遷州拿下,數萬鐵騎率先撲向錦州城下。
但後方的主力部隊卻不得不一步一個腳印,攻打遼國的來州、隰州。毫無疑問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若是將這支宋朝主力騎兵吃下去,宋朝將嚴重缺少騎兵,沒有了騎兵的宋軍,到了關外能做什麼?
而且宋軍興師動眾而來,如今兩國換了一個形式了,不是遼軍亡,就是宋軍敗。耶律隆慶迅速集中了所有兵馬,兵分三路,撲向了錦州。
兵力很多,也未指望過會能隱蔽訊息,因此只有快。
十幾萬騎兵,甚至還夾雜著一些各部族的丁壯,幾乎達到了二十多萬人,從四面八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向錦州。
主將是馬知節,副將是李繼宣,都監是秦翰,先鋒是田敏與張凝。
五人都是冠絕一代的勇將。
然而敵人數量太多,而且到了國破家亡時刻,三軍士氣一起激勵起來,彌補了戰鬥經驗、建制混亂的不足。
要命的是一股大部隊殺向安昌城,將要從南方將宋軍一起包圍。
馬知節力敵良久。看到不妙,下令立即撤退。
好在這些都是騎兵。逃得比較快,正當遼軍從南部拉開包圍圈時。宋軍殺到了,撕開了一個個缺口,逃向南方。不過在兩軍夾擊下,宋軍損失慘重。
耶律隆慶騎在馬上大喝道:“追!”
這道命令沒有錯誤,這支宋騎殺慘了,只顧逃命。好的前景便是在遼軍一路追趕下,可能導致這支騎兵能將宋軍大營衝散,從而大捷,不好的前景便是讓這支宋騎及時逃出生天。而宋軍大營做好了準備。但那也無妨,停下來再準備第二場決戰。
一路追下去,幾萬宋騎被殺得慘不忍睹。
就在遼軍眼看要上演一場奇蹟之時,無數宋朝步兵從五指山殺了出來,倚據六州河將遼軍一切兩半。
這便是疏水計。
不要以為宋軍就可以輕鬆拿下遼國了,戰場上翻盤的戰局不要太多,例如淝水之戰,東晉是什麼樣的羸弱兵馬?赤壁之戰,憑藉劉備那支敗兵。以及東吳那些江南兵,又如何與曹操的軍隊相比?
在關內還好一點,不管怎麼說,那些漢人雖親近遼國。但沒有韓德讓那樣的人物帶領,很難讓他們願意為遼國拼死奮戰。然而出了關外,天時地利人和。皆不利於宋軍。若弄不好,就會再次發生赤壁之戰與淝水之戰那樣糟糕的結果。
所以宋九很小心。正好遼國派了使者。
宋朝大臣發出兩種聲音。
有一個前提,相比於漢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