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先和霍健寧打了個招呼,然後就專心的對付殷俊了。
「俊,我準備最遲6月份開始策劃準備《et》,你看看,我們現在能把合約談一談嗎?」史匹柏開門見山的問道。
「好。」
殷俊也不推脫,「史蒂芬,你有什麼想要得到的?」
劇本是殷俊的,所以他自然就是佔據著主動權。
對於殷俊的問話,史匹柏不感到意外,點頭道:「第一,我希望擁有全權的片場權力;第二,我希望在最終剪輯的時候,我能在場提供意見;第三,我希望讓喬治的特效工作室來做特效。剩下的我的工作合同,就由我的經紀人和你們談吧。」
美國人做事情就是耿直,也不知道這樣談價錢,是會傷了華國人的心的。
華國人一般希望見到他們納頭就拜,說什麼也不要工錢,只想為自己效力。
殷俊聞言道,「前面兩個沒有問題,工作合同也一定會讓你滿意。第三個的特效工作室方面,我希望你交給斯坦·溫斯頓的工作室來做。」
斯坦·溫斯頓60年代末期就開始在好萊塢做各種特效了,只不過當時的特效還非常淺薄。
經過了這麼十幾年的努力,斯坦·威斯頓和他的斯坦·威斯頓數字工作室,已經在業界小有名氣。
比不上盧卡斯的工業光魔那麼有名氣,但不少的電影也都喜歡找這位特效大師做點特效。
史匹柏是認識斯坦·溫斯頓的,甚至於5年之前,他都想找斯坦·威斯頓來做那個讓他名揚天下的大白鯊的模型的,因此他對於斯坦·溫斯頓的能力,也是知道得一清二楚。
聽說殷俊跟斯坦·溫斯頓也認識,史匹柏不覺是嘆息了一下,「想不到你對好萊塢的瞭解,是這麼的深刻。如果是斯坦·溫斯頓來做的話,我想我沒有任何別的意見。」
最最重要的事情談妥了,史匹柏心裡也是踏實了許多。
他今天最重要的目的,自然就是那個最終剪輯的權力。
史匹柏很聰明,他不會要求自己獨自擁有最終剪輯的權力,而是選擇自己擁有參與權,這就通常不會引發投資公司的反感。
說起這個最終剪輯,其實也就是剪輯成成片,然後拿去膠片複製廠複製的母片。
簡單的來講,就是觀眾們看到的版本。
為什麼製作公司通常不讓最瞭解電影拍攝和內涵的導演來剪輯,其實這要追溯到數十年的電影發展之初的時候。
那時候,製作公司就是選擇讓導演做最終剪輯的,因為怎麼拍攝、拍攝的哪些鏡頭最經典,主線是什麼……等等,導演是最清楚的人,不讓他們來剪輯,怎麼對得起花的那麼多拍攝費用?
結果這下好了,導演們剪輯出來的電影,拿到電影院一放,立刻就帶來了立竿見影的效果——觀眾們的數目直接少了一大半!
電影公司對此是瞠目結舌。
尼瑪,這是什麼狀況!?
他們趕緊去做了問卷調查,結果才知道,導演們剪輯出來的電影,正常人就很少有人看懂的!
因為導演追求的並不是觀影的快樂感覺,而是他們心中的藝術,對於電影故事最深層次的追求。
你想想。
藝術這東西,有多少人能懂?
所以電影自然而然的就撲街了。
為此,好萊塢的幾大電影巨頭就決定了,怎麼拍是你導演的事情,但怎麼剪輯,怎麼作成成片,跟觀眾見面,那就不要你管了,我們電影公司直接組織一群人來做,根據觀眾的喜好來剪輯。
這樣一來,雖然導演們萬分不高興,但奇蹟卻還是發生了,觀眾們大量的回流,電影變得越來越好看,這就讓電影公司們歡喜若狂,而導演們也無話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