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階將領的共識。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是武痴,都是戰爭狂。
而戰爭給人的精神壓力和心理壓力,毋庸置疑,是極為深重的。
尤其是,文明程度越高的社會和階層,對這些壓力的感受就越敏感。
而諸夏民族自古就不是一個好戰的民族。
即使是蠻荒時代,三王五帝之時,尚且有‘有苗故事’的傳說。
舜帝修德三年,執干鏚舞,有苗乃服。
是以高層就想出了這個藉口和理想。
我們作戰,不是為了一己之私,更不是為了殺戮和征服。
我們是為了弭兵,為了和平而戰。
只要世界大同,天下大一統,八荒之內,**之間,皆為漢土。
這樣,戰爭不就自動消失了?
這樣,人民不就可以永享和平?
如此,豈不就可以止戈了?
便如戰國七雄,年年征戰不休,百姓勞苦不寧,而在現在,四海無兵革,黎庶得安寧。
這就是武人的貢獻。(未完待續。)
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節 你要戰!那便戰!
將文職軍官們訓斥了一通,義縱將注意力重新放回戰場。
他舉起千里鏡,望向匈奴的精銳,絕對的主力——胥紕騎。
此刻,這些可怕的匈奴騎兵,已經完成了繞襲的準備——他們在一刻鐘內,就在戰場左翼,繞出了一個長達二十里的斜面。
“確實不愧是匈奴的第一精銳,單于的爪牙啊……”義縱將他們與折蘭騎兵稍微做了下對比,最終他知道,這是一支在作戰能力上很可能超過折蘭人的騎兵。
而且,他們的武器裝備,比起當初的折蘭人,可謂是先進了一個時代。
折蘭人用的武器,主要是原始的青銅鋌和青銅小刀。
他們的弓,也是草原上常見的短弓。
最重要的是——他們沒有馬鐙和馬鞍,以至於在面對漢軍時,只能被動挨打。
這些缺點,使得折蘭人在漢軍面前,幾乎不堪一擊。
但,現在的胥紕軍就沒有這些缺陷了。
“加強版的折蘭騎兵嗎?”義縱在心裡想著:“若是殲滅了這支騎兵,匈奴的脊樑骨就要被徹底打斷!”
漢軍上次全殲折蘭騎兵,結果就是,高闕之戰,匈奴人望風而逃,許多關鍵地方几乎是一鼓而下。
而且,匈奴人再也不敢侵犯代北長城,只能繞遠路,來這燕薊一帶。
若在此全殲了胥紕軍,那豈非是可以在心理上,取得對匈奴的徹底優勢?
千萬不要小看心理優勢帶來的巨大戰略優勢。
想當年,鉅鹿之戰時,秦軍威風凜凜,東方諸侯軍隊束手無策,只能抱頭鼠竄。
即使是項羽率軍來援,這些諸侯軍隊,在整場戰役,都只是充當了一個人肉ob的作用。
那場戰役誕生了無數個成語和典故。
其中,作壁上觀,就是對這些諸侯軍隊的描寫。
再向前數十年,秦國一統天下,多少軍隊在秦軍面前是聞風而逃,不戰而降的?
義縱很清楚,只要這一戰全殲了這胥紕軍。
那麼未來,漢軍在匈奴人面前,就將成為剋星。
五千破三萬,兩千破十萬,將不再是傳說。
但,想要全殲這支騎兵,卻也不能不付出代價。
“命令:胸甲開始具甲……”義縱揮手下令:“命令細柳營都尉準備迎敵!”
義縱現在麾下的總兵力,連同輔兵和隧營在內,總共約有兩萬三千人。
其中,南北兩軍四千人左右。
細柳營一萬兩千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