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伎倆,口頭上這樣罵,心裡面真正的原因,卻是曲裡拐彎的,和口頭上罵的,大不一樣。
所以,在戊戌政變之後,慈禧並不需要光緒給自己解釋有無圍園殺後的想法,光緒若真的解釋清楚了這件事,那對慈禧而言,倒成了一樁心理負擔。
四,慈禧的心理負擔
因為害怕洋人、恐懼洋人,而將自己的兒子趕下臺,並幽禁起來,這對誰來講,在心理上都不舒服,雖然兒子意欲和洋人勾結,懲罰一下他,自己在內心也能取得平衡,但她無力懲罰洋人,在政變發生後,可惡的洋人絲毫也不顧及大清太后的面子,巧設各種辦法,硬是將康有為、梁啟超等欽犯接走了,可慈禧對洋人半句責怪的話也不敢說,更別說興師問罪、懲罰他們了。不敢懲罰洋人,只敢懲罰自己的兒子,這無疑是個頗為沉重的心理負擔。好在有袁世凱的告密:光緒曾參與“圍園殺後”計劃。如此,幽禁他、懲罰他,就是天經地義理所應當的了。
袁世凱的告密讓慈禧的心理負擔化為烏有,讓慈禧幽禁光緒變得理直氣壯,在這樣的情況下,慈禧豈肯讓光緒解釋清楚?解釋的機會自然不會給他了。
另外,從慈禧的個性上看,她喜歡有主見卻順從自己的人,有主見,就是有獨立見解,有本事。而順從自己,是說這些有本事的人,將自己的本事用來為慈禧服務,幫助慈禧,效勞於慈禧。慈禧不大喜歡光緒就是為此,她一直認為光緒沒有主見,只是一味聽從康有為的挑唆,在康的挑唆下,對慈禧不但不順從,不知設法討好她,反而倔強大膽,竟用威脅的辦法對付她、逼她。
在變法之前,光緒為了爭取變法之權,託奕劻給慈禧傳話,說:“我不能為亡國之君,如不予我權,我寧遜位。”這話說得斬釘截鐵、強硬之極,毫無商量餘地,似乎光緒對慈禧的態度很惡劣,但仔細分析這句話,就會發現,這話只有兒子給母親才能說,普天之下,也只有兒子向母親討要東西,才要的那麼理直氣壯,如果是向別的任何人要東西,能以這種口氣來要嗎?“我寧遜位”這四個字,明顯的是賭氣,但也只有兒子在母親面前,才敢才能這樣子賭氣。
作為光緒,他還是嬰孩時就被接入了宮中,認慈禧為母,並一直接受著慈禧就是他母親的教育,進宮之前的那些記憶很薄很淡了,在心理上,他已經認同了慈禧就是自己的母親,所以才敢那樣子和他賭氣。可是對慈禧來講,情況就不是這樣了,慈禧明明白白的知道光緒不是自己的親兒子,親兒子向自己撒嬌、和自己賭氣,做孃的是又氣又愛,哭笑不得,可不親的兒子這樣做,心理上的感覺就大不一樣的,恐怕只會產生厭憎而難以產生憐愛的感覺。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十章 瀛臺歲月(5)
慈禧一直不太喜歡光緒,便緣於她的這種心理狀態。光緒的賭氣,慈禧不會感覺這是兒子的可愛,只會認為這是光緒的不順從、忤逆,光緒要想西方學習,改革大清的制度,慈禧不會認為這是兒子發奮圖強,只會想到這是光緒沒主見,聽了康有為的挑唆。因此,在光緒重用康有為實行變法之後,慈禧從感情上,對光緒是越來越厭憎,這種厭憎是他發動政變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不過,在遭受幽禁失去自由之後,光緒經過最初的煩躁,不得不靜下心來假裝韜光養晦,因為他能做的,也就是韜光養晦了,他已經失去了和慈禧賭氣的權利,也失去了接受別人挑唆的權利。長期的幽禁,長期的韜光養晦,讓光緒變得十分可憐,此時,如果慈禧知道光緒根本沒有害她的打算,一直是無辜的,那麼慈禧該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特別是在庚子事變後,慈禧在不得已下實行新政,並痛哭流泣懊悔當初,這時,光緒當初的變法當然不是罪過了,那簡直就是壯舉,此時又弄清楚了光緒沒有圍園殺後害自己的打算,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