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用。”
王安領命走了,趙士禎卻沒有離開的意思。眼見左右除了個小太監之外就沒別人了,賊兮兮的從腰帶裡掏出個小紙包,展開放在書案上,滿臉全是期盼。
“……多重?”紙上畫著一隻火槍的圖案,暫且叫槍吧,按照明朝的習慣應該叫銃。它的槍管很長,超過了神機營裝備的鳥銃和西洋銃,與大鳥銃相仿,但槍管比較細也沒有支架。
“這是仿魯密國番鳥銃所得,銃管四斤八兩,總重六斤五兩,長六尺七寸,裝藥四錢,打三錢彈丸。
與番鳥銃不同,臣用兩層精鋼卷制,每節一尺,共四節。銃管雖長重量只增少許,連射十次才需降溫,試了四十多顆彈丸,五十步外可透寸厚木板,無一炸膛!”
說起自己的得意之作,趙士禎都快把基本禮儀忘了,當著皇帝的面比比劃劃、吐沫星子亂飛。也就是沒有實物,否則他真敢在皇宮裡就裝填上來兩發。
“產量呢?”趙士禎說得興奮,洪濤聽得有點乏味,卻不得不故作姿態佯裝興趣,以免冷了對方的熱情。
“若是由兵仗局熟練鐵匠用精鋼打造,一個月可得兩支。”說到產量趙士禎更興奮了。
以前的銃管要把鐵反覆鍛打成精鐵,標準是十斤得八斤,叫做十折二精鐵。光是這個過程就得耗費四五天時間,現在有了精鋼,耗時直接少三分之一。
“哦,是這樣……咔噠、咔噠、咔噠……”可是這話聽在洪濤耳朵裡直接就是透心涼,手指關節敲擊著桌面陷入了沉思。
“陛下……每月三支也可!”趙士禎就算再沒眼力見,此時也能看出皇帝是假笑,咬了咬牙又報出個新資料。
“火銃的事情暫且不用太急,先把它弄出來。材料和器具讓子先幫忙準備,鑄造方法朕已經寫在這裡,有不明白的地方隨時來問。”
短短十幾秒鐘,洪濤已經做出了決斷,暫時放棄重點攻關前裝火槍,轉而專注火炮研發。不是前裝青銅炮也不是佛郎機炮,直接上後裝滑膛炮。
明朝的火槍製造技術已經整體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了,缺少研發只能仿造。來源大致有三種,番鳥銃、魯密銃和鐵炮。
番鳥銃是指葡萄牙人帶來的歐洲火繩槍,魯密銃由土耳其傳入,鐵炮則是火繩槍傳入日本後的改進型。
趙士禎仿製的這種槍原型來自土耳其,明代稱作魯密國,故作魯密銃。這種槍實際上也是歐洲火繩槍的衍生品,只是槍管制作方式有所不同。
法國人用兩到三層薄鐵皮玩多層巢狀、英國人喜歡用厚鐵皮直接卷、中亞那邊習慣拿條狀鐵皮螺旋卷在實心鐵棍上,至少卷兩層。明朝和日本熱衷先多層巢狀出一尺左右長的短管,再把三四根短管焊在一起成型。
幾種方式製成的槍管只要工藝和材料合格,效果是差不多的。但都存在製造時間長、工藝要求高、成品率低的缺陷。
兵仗局的熟練鐵匠用精鋼打造一支鳥銃最短十天,還不能保證百分百成功,卷管、焊接、修膛,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就報廢了。
按照此時的機械加工水平,洪濤也無法在短時間內找到更效率的解決方案。就算用水壓機配合模具直接把鋼條壓制成U字形,後期再由手工鍛打成型,縮短製造時間,弄出來的也就是支前裝滑膛槍,頂多把火繩改成燧發。
使用黑火藥和圓形彈丸的燧發前裝滑膛槍,有效射程不超過百米,熟練士兵在實戰中每分鐘也不超過兩發,小半個月才能製造一支,下雨天還不能用,價效比好像不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