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這一類格言有永恆的生命力,與天地比壽,與日月爭輝。
孔子是中國春秋時代的人,生於公元前551年,卒於公元前479年,活了73歲。“人生七十古來稀”,但在2500多年前說來,孔子可算是難得的高壽老人了。
孔子自己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可見,他在青少年時期由於家境不好,自己的地位低賤,不得不去從事一些被別人看不起的工作。他操持家務,為別人的紅白喜事當吹鼓手,還為貴族家裡管理過牧群和倉庫。幹這些事,確實也有些“賤”,很不遂孔子的意,但又有什麼法子呢?他要吃飯穿衣,要生活呀!
孔子的祖先並不“賤”。在他那時,中國的社會動盪,國家只有表面的統一,周王朝已名存實亡,地方勢力割據,豪強並起,諸侯林立。諸侯國中有一個宋國,孔子的祖先原是宋國的貴族,名聲顯赫,後來因為遇禍,孔子的六世祖被殺,五世祖便逃離宋國,移居魯國。從此家道中衰,由“貴”到“賤”。
還好,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名紇、字梁、排行叔)總算有點作為,他是一名武士,立過兩次戰功,當過陬邑大夫。這樣說來,孔子父親不算“賤”,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屬於貴族行列裡的低等貴族。
叔梁紇——孔父嘉總想有個兒子來傳宗接代,惟恐斷了孔氏的香火。不巧,他的第一個妻子生了九胎,全是女兒,沒有兒子。叔梁紇大失所望,便另娶一妻,天從人願,再婚後得了個兒子。可是,這兒子的身體欠佳,帶有殘疾,很不理想。這時的叔梁紇已經56歲了,但他盼子心切,還想要一個健壯聰明的兒子。於是,他向顏家大族的閨女求婚,由於年紀老了,顏家的大閨女和二閨女都不同意。說也巧,三閨女顏徵在卻點了頭。大門閨秀顏徵在妙齡懷春,老頭子叔梁紇得到了她,能不欣喜嗎?老夫少妻真也浪漫,他倆同遊尼丘山,向山神祈禱,希望山神保佑顏徵在懷胎生子。據史書記載,他倆在祈禱之後便開心地來一次“野合”。
你說巧不巧,這“野合”的產兒便是孔子。為了紀念祈禱山神的那件事,叔梁紇便以山名作為兒子的名字,取名丘。
孔子很不幸,3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叔梁紇留下3個妻子和10多個女兒,不難想象家庭內部的矛盾會一天比一天地多起來。孔子的母親看到了潛伏的家庭危機,便離開孔家,帶著兒子移居魯國的首府曲阜。
年輕的母親含辛茹苦,把孔子撫養到17歲的時候,她自己也死去了。
父母雙亡,孔子尚未成|人。由於父親的去世,原來的貴族之家徹底破落了;由於母親的去世,孔子的吃飯穿衣也成問題。年少的孔子自然受到貧困的煎熬,遇到世人的冷眼,他感嘆“吾少也賤”並非無病呻吟,是他困苦家境的真實寫照。
孔子窮的是錢,不窮於志。人貴有志,孔子恰好就是一個很有志氣的人,在貧困中立志學習,好古敏求,做一個知識豐富大有作為的人。那時,教育和文化事業都被官府和貴族們壟斷,處於貧賤地位的孔子要獲得受教育的權利和借閱古籍文化資料頗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然而,有志者事竟成。他向眾人學習,以賢者為師,他說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他好古敏求,努力地學習傳統文化。他拓寬求知的領域,不遠千里,去向哲學家老子請教,向音樂大師學彈琴。經過刻苦的學習,他在母親死後不幾年,就成了很有知識的著名人物。你看,他單身孤子,尋配偶卻並不難,19歲就結了婚。第二年孔子做了父親。他的兒子降世以後,魯國的國君也來祝賀,送一條鯉魚作為賀禮。孔子感到很光榮,便給兒子取名叫孔鯉,以此作為紀念。 txt小說上傳分享
孔子家境不好(2)
孔子的名望越來越大,大約在他30歲的時候,便開門辦學,傳播知識,培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