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不同者,只是因為李謙已經有了張國師的範本可供借鑑和參考而已!
但李謙卻絕對不會像此前拍那兩部電影一樣,一切以最大程度的保留原汁原味的原版為首要目標了!比如——
「色彩!這是我要第一個強調的!」
「原本在我的構想裡,我想要紅色,和黃色,只要這兩種顏色!」
「酒是紅的,新娘的衣裳是紅的,轎夫的轎子是紅的,囍字是紅的,火是紅的,夕陽是紅的,人血也是紅的!而土地,塵土,人的臉,都是黃的……」
「但是現在,原本我想要淡化的一個色彩,我準備把它濃墨重彩的拉出來,構成整部電影色彩構成的第三種重要的顏色,那就是,咱們的高粱。青色的高粱!」
第59章 漢子一枚
《紅高粱》開拍之前的籌備會,只開了兩個小時。
但隨後的各種調整工作,卻進行了足足三天。
紅色,要什麼樣的紅色?
黃色,要什麼樣的黃色?
青色呢?
這三種顏色,在導演心裡,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光譜?
身為攝影師,到底需要捕捉的是怎樣的一道光?
光這些,不說拍攝中間的細微調整了,光是開始之前的除錯,就耗去了一天的時間,膠片浪費了不知道多少。
演員選的都是老戲骨,而且個別幾位,還都是特意挑選的偏瘦的,但還是不行,當代人,營養充足,甚至過剩,尤其是這幫演員還都不缺錢,哪怕是收入不算太高的話劇演員,也都是好吃好喝的都市人,身上都是有油脂的。
怎麼辦?
餓著!
先餓幾天再說!
劇組特意配備的廚師,專門負責給劇組的幾位演員開小灶,菜裡不許放油,沒肉,而且限量供應,不許吃飽。每人每頓飯只有一個高粱面、白麵和玉米麵做的三合麵餅子,而且不許吃任何水果,因為水果裡含糖太高。
那個年代的農民,吃飽飯都算幸事,身上哪裡可能有現代人身上那種自然而然帶出的飽滿感覺的線條?所有飾演農民、燒酒鍋成員的演員,雖然不要求人人瘦出骨感來,但該有的年代感,一點都不能少。
說句不客氣話,以故事所定位的民國年代來看,不要說電影裡經常會有演員們露著上身的鏡頭了,就算是穿著衣服,都得顯出骨感才行!
沒有這種骨感,那種年代感獨有的況味,就是出不來的!
還好,事先把話說透了,這批特意請來的老戲骨們,都特別配合,劇組怎麼安排,他們就怎麼吃,有些人甚至是在一個月之前就已經開始主動減肥了,就是為了配合這部電影的拍攝需要。
考慮到劇組會先拍一些不需要人物出場太多的鏡頭,以及先拿男女主角開練,留給這幫演員的時間少說能有二十天,到時候讓他們瘦出那種年代感來,問題不大——主要還是大家的配合。
實話說,或許再過十年,當整個電影市場的氛圍真的是金錢當道、商業為王、利益至上了,那批年輕的演員們,應該是絕對不堪忍受這樣的「折磨」的,但至少在當下、在這批常年在話劇舞臺上演出的演員們中間,「努力出戲」、「出好戲」的心態,還是一直都特別正的!
還是那句話,中國太大了,從來都不缺好演員,也從來都不缺乏願意為藝術奉獻的精神,如果市面上不出好東西好作品了,不要怨別人,不要埋怨電影公司或者導演,再不然演員——其實說到底,全都是觀眾的選擇,對市場產生的引導!
然後……
化妝師準備的塗料顏色略有偏差,繼續調,要的是那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面板會有的那種灰黃,但這種灰黃看上去又不能有任何死灰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