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跟人吹牛說這次能陣斬帖木兒他挨的那一鞭子功不可沒。
在優勢明軍的壓力之下,帖木兒的軍隊徹底混亂了,最終他也沒有跑掉,被明軍斬殺。
鹹海一戰,肅王朱一戰便滅了戰無不勝的帖木兒,威震亞洲大陸,朱還趁熱打鐵,趁勢西進,順帶收服了被帖木兒征服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地盤。
此時,位於他北面的金帳汗國,位於他東南面的印度諸部,位於他西南面的阿拉伯帝國全都被他震懾住了,紛紛遣使祝賀,印度諸部更是爭著搶著奉上公主和親,而且都是嫡親公主。
朱知道,自己的地盤一下子擴充套件了這麼多,必須要好好消化,所以他回軍撒馬爾罕,一面經營建造自己的王宮,享受著異域的各族美女,一面從內地移民,充實著這裡的漢人力量。
靖難之役打了四年,中原大地人口死傷枕籍,他們都視肅王為樂土,再加上朱有意的宣傳,所以地處中原之地的漢人紛紛移民到肅國,被肅王朱安置到了中亞。
到靖難之役結束的時候,朱控制的人口已經接近三千萬人,其中漢人佔了兩千萬,而且由於朱通婚政策的考慮,漢人的人口一直在上升。
朱棣最後贏了,在南京城惶惶地稱帝了,為什麼說惶惶呢,因為別的藩王都上表請他登基,只有肅王和受肅王控制的慶王、蜀王等沒有理會他。朱棣知道,朱心裡對他不服,但是他也不想著和朱開戰,他是個成熟的人,知道貿然跟朱開戰的後果是什麼,因此相安無事,各守富貴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由於蜀王和慶王投靠了朱,大明朝自重慶嘉陵江以西包括雲貴都受到了肅王的節制,朱棣的政令只能傳達到嘉陵江以東,但他不以為意,仍舊是對朱十分尊重,給他上了不少尊號。
對此,朱都沒有回覆,他沒有稱帝,因為不想搞分裂,當然也不會聽從朱棣的安排,一直做著他的國王,一個可以令皇帝害怕的國王。
朱的到來還是讓原本的歷史發生了不少改變的,朱棣的命沒有朱元璋硬,只做了十五年皇帝就在建文帝的陰影與朱的陽影的雙重影響下撒手西去了,他的兒子朱高熾來不及繼位就死了,孫子明宣宗只也只做了五年皇帝就死了。
在明宣宗的兒子朱祁鎮當皇帝的時候,北部的韃靼逐漸坐大,最終與朱祁鎮的大明朝起了衝突年輕的朱祁鎮經不起王振的挑唆,御駕親征,結果因為不懂兵法而在土木堡全軍覆沒,朱祁鎮自己也遇害。
此時,天下震動,大明朝岌岌可危,韃靼部揚言要攻佔大明,興復大元,眾臣束手無策,而藩王也經過永樂宣宗的削弱而變得毫無力量,眾人再經過商量之後,決定依照祖制向肅王朱求援。
朱接到書信後,冷冷一笑,道:“沒想到寡人這些年專心經營西部,韃靼這個小部落竟然成精了。”
隨即發兵五十五萬,帶著精良的裝備一路平推了韃靼,將他們殺的雞犬不留,之後,朱便在群臣的擁立之下做了大明的皇帝,改正統十年為洪武六十五年,改明年為乾光元年,成為了天下共主。
而他的兒子們除了太子留鎮京城以外,其餘的都在世界各地征伐,努力建立屬於他們的版圖。
全書完
完本感言
當敲下這四個字的時候,就意味著這本書寫完了,心裡百感交集。本來不打算寫感言,直接開新書的,只是一百零二萬字雖然說少不少,但說多也肯定不多,不寫個感言,怕是被噴子罵太監。
這本書寫到這裡,成績不能說差,甚至是好到出乎我的意料,之所以結束,不是因為錢的問題,也不是堅持不下來,而是故事講完了。
我一直認為,寫文章也好,寫小說也罷,要言之有物,一味地研究爽點而沒有自己的東西的書註定成不了經典。
我寫這本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