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頒佈的癸卯學制,無論是學上都是從外國、特別是從日本模仿過來地。
既是學制制定者的一廂情願與一腔熱情。也是晚清政府迫於各方壓力實行所謂“新政”的敷衍塞責與無可奈何,更重要的是當年晚清政府財力不足,根本無法支撐全國義務教育的財政負擔。
民國成立後,中山立即強調在中國實行免費義務教育。民國教育部明確規定:“初小、師範、高等師範免收學費。”
同樣和晚清政府一樣,現在的北方政府受限於國力、財力,也僅只能在每地建立一所數或數所公立小學,對城市內的少數人實施免費的初小義務教育。
國內此時教育,大都仍然依賴國內士紳辦理,這些私立學校受限於創辦者的資本。顯然不可能實行免費的義務教育。
“是地,沒有教育,就沒有未來。公司現在的財力完全可以承擔為公司職工子弟,以及附近的居民子女提供免費地義務教育,這是公司現在必須履行社會責任。”
司馬如是說到,一直以來在司馬的眼中,任何一個企業都需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雖然在後世很少有企業願意承擔這部分責任,可是現在。即然自己和公司有這個能力,那就應該承擔起來。
“司馬先生,如果西北公司真的這麼做的話,實在是在做一件受益幾代人的善事……”
宋培雲聽司馬這麼說,站起身來有些激動的說到,可話沒有說完就被司馬給打斷了。
“培雲,我之所以決定辦不要把辦這個學校當成是在做善事,辦這個學校實際上更多地是為了公司,十多年後。接受到教育的公司子弟,最終將成為公司所有財富的一部分。未來他們為公司創造的價值遠非今天公司支付的學費所能相比。”
做善事?當然不是。辦學校是企業的社會責任的一部分。和做善事並無關係,更何況公司未來可以直接從這些學生身上受益。對雙方來說都是雙贏,那麼何樂而不為呢?
“培雲,除了小學之外,我們還可以辦中學,將來還要辦大學,當然我們還要建技術學校,現在口外沒有一所高等學校,更沒有一所技術學校,所以我們要把這些全部建幾來,尤其是技術學校,可以向公司提供現在公司所需要技術人員。還有高等學校、大學,這些學校可以為公司提供未來的,所需要工科專才,還有其它各類人才。這不是在公司在花錢辦學校,而是公司在辦一個人才的儲備中心……”
半閉著眼睛地司馬越說越覺得的激動,自己以後要辦大型綜合工業區,不是面臨人才不足地局面嗎?
那為什麼自己不能夠自己建立學校培養,也許現在不能一下子找到一千名、甚至於幾千個專業技術人員,可是找到十幾名、幾十名就找不到嗎?
那麼就找他們過來當老師,那麼幾年之後自己不就有足夠地專業技術人員了,為什麼之前就沒有想到這個行之有效的辦法。
如果自己現在辦這些專業學校,那麼二到三年後自己就會有第一批專業技術學生畢業,十年以後他們就可以獨擋一面,期間自己擴大公司規模地時候,還會面臨人才不足的局面嗎?
“這個……雖然司馬先生你的想法很不錯,可是恐怕口外這地方,應該沒有那麼多學員吧!”
雖說宋培雲對司馬大辦學校的想法很是贊同,可還是忍不住從現實的角度提醒到司馬,必竟想法是好的,可是現實是殘酷的。
和口內諸省不同。這口外地人口太少,上過中學的學生也是屈指可數,辦高等教育,顯然不太現實,宋培雲之所以提意辦學,也無非是為了公司職工子弟罷了。
“沒事,辦這西北公司時不是也沒有工人嗎?咱們口外沒有中學生,可是口內各省都有,我們可以辦免費的高等教育,還有專業技術教育。公司拿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