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斯基實話實說道,“他們的二號坦克比我們的t…26、bt…2、bt…5有明顯的差距,二號的戰鬥全重只有7噸多,而我們的這三款坦克都在10噸、11噸以上。而且二號的動力也不足,只有一臺140匹馬力的發動機,而我們的bt…2和bt…5都擁有400匹馬力的發動機,優勢明顯。至於德國還沒有定型的三號坦克和bt…7的效能類似,完全不是t…28坦克的對手。不過他們的四號坦克很可能擁有超過t…28的效能,需要引起重視。”
“四號?”斯大林無所謂地笑了笑,“去年才開始研發,按照德國人的速度,1939年能夠量產就不錯了,到時候我們也會有更強大的坦克。”
雖然這個時空蘇德關係不錯,但是蘇聯的警惕性還是很高的,始終在提防德國。而圖哈切夫斯基作為蘇聯紅軍最高層中少有的“科班生”,尤其重視德國的威脅。
“但是德國人對機械化部隊的運用水平,以及他們的輪式車輛明顯比我們的要好。”
“哦?”斯大林吸著菸斗,漫不經心地說,“他們的輪式車輛比我們的好這很正常,我們的汽車工業還是從德國引進的呢。”
這個時空德國的汽車工業比歷史上強大很多,1935年德國的汽車產量就超過了50萬臺(比歷史上多了近一倍),雖然比美國一年幾百萬臺的產量差多了,但還是穩居歐洲第一,比蘇聯的15萬臺多了兩倍多。而蘇聯的汽車工業,則是在德國的幫助下建立起來的。許多車型都仿造自德國,雖然在第二個五年計劃時期,也開始自主設計,但終究比不上他們的德國老師。
“可是他們的機械化部隊運用水平怎麼會超過我們?”斯大林又有些不解地問。“我們在內戰中就開始組建機械化部隊了,30年代初,我們就開始大規模建設機械化了。”
“總書記同志。我們在機械化部隊方面起步雖早,但是他們的軍官和士兵在技術方面超過我們。”圖哈切夫斯基解釋說,“我們是在一個落後國家的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而他們一直是先進國家,在教育方面尤其領先,擁有許多高水平的學校,培養出來的技術人員的水平和數量還是遠遠超過蘇聯技術人員的。所以他們的軍隊之中,也擁有許多高水平的技術人員,運用高技術兵種的水平自然比我們要高。我們在這方面的水平很不盡人意。不僅軍隊技術人員的水平較差,連工廠裡面的工程師和技術工人的水平也不大過硬,所以產品質量就……”
居然說蘇聯的教育和工程技術人員水平不如德國……這是在批評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吧?
斯大林微微皺眉,心裡面分析著圖哈切夫斯基的話。
其實圖哈切夫斯基的抱怨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蘇俄歷次肅反,知識分子特別是沙俄時期的老知識分子,一直都是飽受打擊的物件。在“大清洗”開始前,許多大學和工廠中的“老教授”和“老工程師”就已經作為“暗害分子”倒黴了——蘇聯內部的清洗並不是從1934年的“大清洗”才開始的。
只是從“大清洗”開始,布林什維克黨的領導幹部開始大面積倒黴。而在“大清洗”之前。除了托洛茨基分子和各種特務,知識分子才是打擊清洗的主要物件。其中最著名是“沙赫特案”——和目前的德國帝國銀行行長沙赫特沒有關係。是由哈薩克沙赫特城的一起煤礦事故引起的,後來逐漸擴大到各行各業,主要打擊老知識分子,還將蘇聯科學院指為“進行反蘇維埃政權的反革命活動中心”,僅在1929年秋,在科學院就有650人遭到清洗。
在“沙赫特案”之後。“工業黨”案和“勞動農民黨”案又一次重創了蘇聯的老知識分子和黨內負責工業的專家幹部,因為這兩起案件被捕的技術幹部和知識分子超過3000人。
沙赫特案、工業黨案和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