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友來,有誰堪可教誰託。昨霄夢裡見諸虯,內有四虯能跳躍。杖一引,移一腳,頂中迸進銀絲索。攢眉露目振精神,吐出靈珠光閃灼。明豔挑來固然樂,白雲不負紅霞約”。馬丹陽等四人聽了師傅的《竹杖歌》後,悲泣不己。丹陽曰:“人道區區,尚無所得,吾師棄我,遑遑可歸?”王重陽說:“丹陽己得到,長真己知道,吾無慮矣!處機所學一聽丹陽;處玄、長真當領管之。吾今赴師真之約耳!”
寓居磁器王氏的旅館中。王氏對他不禮貌,又毀謗他。王重陽不以為然地預言道:“吾居之地,他日當令子孫卜築於此。”王氏等凡俗人等不信,認為王重陽在發狂言。六十四年後,棲雲真人王志謹挈其徒落腳於此,一座壯麗的殿宇,出現在原址上,後名重陽宮,又名朝元宮,最後定名為延慶觀,至今猶存。
關於王重陽準確的預知出其未來七大弟子的姓氏,也有兩個出處,一是其在王重陽在劉蔣村燒掉茅庵時,且歌且舞,其歌詞之意就是要到“東海投譚捉馬”去,二是王重陽東出潼關,沿路乞討,途經洛陽,觀瞻翠雲峰上的“敕建上清宮”時,在上清宮大殿側壁上《題上清宮》詩一首中寫到:“丘譚王風捉馬劉,昆嵛頂上打玉球,你還般在寰海內,贏得三千八百籌”。王重陽的這首上清宮題壁詩,不是即景抒情,也不是談道論法,而是把自己這次出行山東傳道,所招收的弟子的大姓提前公之於眾,真是玄中之玄,奇中之奇!在此之前,王重陽從未去過山東,也不像現在有電話、QQ、MSN可以預約,有高速交通工具可以乘坐。也沒有人和他聯絡過,在以後的傳道過程中,又怎麼一定是“丘、譚、馬、劉”同時成了他的弟子呢?然而兩年之後,現實驗證了王重陽上清宮題詩的結論是千真萬確的。
這確實是一個謎,後人也有欲證其偽的。但總是在一番求證之後不由得歎服。王重陽預知未來的能力,給後人留下了一個難解之謎。
史料記載:大定九年十月,王重陽率弟子馬鈺、譚處端、劉處玄、邱處機四人西歸,次年一月歿於大梁(今河南開封)。葬終南劉蔣村故庵(今陝西戶縣祖庵鎮)。金章宗賜庵名為靈虛觀。元太宗加封為重陽萬壽宮。全真道尊為祖庵或祖庭。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封為重陽全真開化真君;至大三年(1310)又加封為重陽全真開化輔極帝君。
二、全真教的仙道理論
王重陽能在短短兩年左右的時間就打出了一方天地。除了社會和時代的原因,除了其學識和個人魅力,其自成體系的全真教教義,也是受之者眾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1、獨特的三教合一理論
儘管魏晉以來就有“老子過函谷關化胡”傳說,更有《老子化胡經》傳世以及“三教出一門”學說的形成,但是在此理論基礎上力倡三教合一則是王重陽創立全真道的一大特點,道教的《道德經》、儒家的《孝經》、佛教的《心經》則為道教全真教派的必修經典。當年他在“活死人墓”四角各種植一棵海棠樹,就言稱“吾將來使四海教風為一家耳”。在他的言論、著作中,“三教出一門”、“三教合一論”更是俯拾皆是。如在《金關玉鎖訣》中說:“三教者,如鼎三足,……不離真道也。喻曰:似一根樹生三枝也。”在《示學道人》詩中說:“心中端正莫生邪,三教搜來做一家。義理顯時何有界?妙玄通後更無加。”又有詩云:“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在《答戰公問先釋後道》中稱:“釋道從來是一家,兩般形貌理無差。”等等。他認為儒主“理”,佛主“性”、道主“命”。要人們忘情去欲,才能“心虛氣住”,“氣住則神清,神清則德合道生”,達到“三教圓融”的全真境界。
2、道教的平民化
在王重陽創立全真道之前,儘管道教有許多教派流行,但都是以煉外丹為主,服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