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信中的語氣幾近催促,甚至有些埋怨,這在從前是絕不會發生的。在太平軍,也從來沒有第二個人敢和宋襄公一樣催促周士相辦一件事。
周士相併沒有反感宋襄公對他私人問題的過度重視,也不會有我結不結婚,生不生兒子關你屁事的中二想法,因為他知道這是這個時代的現實,一個他必須尊重,且無力改變的現實。
眼下,周士相已貴為齊王殿下,掌控十數萬虎狼精銳,擁江南半壁江山,但卻沒有兒子繼承他打下來的一切。這意味著只要周士相出事,他努力經營的局面可能會隨他的去世而瓦解。
周士相從來不曾幻想,他真的死了,他手下那幫將領會對南都的定武帝納頭就拜。
當日,揚州城下,受傷的周士相便思索過他不在後,太平軍會走向何處,滿清又是否會被徹底消滅。種種推演之下,最樂觀的也不過是劃江而治,恢復無望。
這個結果周士相當然無法容忍,但解決的辦法卻只有一個。一個他一開始並不曾注意,也沒有過多重視的辦法。
哪怕周士相對自己一手創立的太平軍注入了太多超前的意識,灌輸了太多前世理念,但是太平軍集團和中國歷史上任何一支封建武裝集團本質上卻沒有任何區別。
武器的應用,對熱兵器的重視和推廣,根本改變不了太平軍仍是一支封建軍隊的本質。從成立到壯大,不過幾年時間,周士相還無法憑藉一己之力將太平軍從封建軍隊轉變為近現代軍隊。事實上,因為他的集權和戰事的實際需要,太平軍儼然成了徹頭徹尾的齊王私軍。這支軍隊效忠的物件並不是大明朝的皇帝,只是他周士相一人。
封建軍隊的本質,註定集團內部的穩定遠比再大的功業都重要。在太平軍集團的文武看來,最大的穩定就是他們的主公有後,有一個可以讓他們繼續效忠的幼主。甚至於,一些大將心裡所想乃是做周家王朝的從龍功臣,世襲權貴,而非做大明朝的忠臣義士。
種種因素之下,周士相這個太平軍領袖的存在,就舉足輕重了。
沒有人能在太平軍中擁有周士相一般的權威,也沒有人能夠獲得比周士相還要多的軍心,如果周士相不在,能夠讓軍中各派系集體擁戴的只有他的兒子。如果沒有這個屬於周士相的後代,那麼太平軍肯定和從前的任何一支武裝集團一樣,陷入內亂和爭權的結局之中。
宋襄公讓周士相早點和長樂公主完婚,不是希望他能夠從這樁婚姻中獲得更大的威望和名義。這些,對現在的周士相而言,都不重要。宋襄公只是單純的想看到齊王世子的降臨,因為他很清楚,這件事對於整個太平軍和未來局面有著深刻影響。
三天前廣東送來的那封信中,宋襄公對周士相坦言,自己的身子骨似乎有些不如從前。雖然宋襄公就簡單的說了這麼一句,就話鋒一轉談到了其它事,但周士相卻十分緊張和不安。他很擔心宋襄公如胡老大、秦智生、於世忠他們一樣死去。
這麼多年,宋襄公對周士相的支援是他能夠走到今天的最大助力。如果不是宋襄公,胡全死後,大樵山的一眾老弟兄們也不會轉奉周士相為主。如果不是宋襄公在後方的操心操力,周士相也不會如願攻入南都。現在,宋襄公更在廣東推行著周士相所制定的種種政策,穩定著大後方,支撐著西南戰事。論其功,哪怕內閣首輔郭之奇和兵部尚書張煌言都遠遠不及。宋襄公對於周士相,便如定海神針般的存在。
可是,這枚嶺南的定海神針真的老了,雖然宋襄公才62歲,這個年紀放在周士相的前世,並不算老,甚至還是精力充沛,可在這個時代,卻是真的老了。
沒有人知道自己何時會死,周士相也不知道宋襄公的身子骨還能撐多久,所以他除了馬上讓人蒐集名貴藥材和各種人參送往廣東外,餘下能做的就是不讓宋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