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州作為拳頭產品主打,這東西在美國會放菜市場當菜賣。
所以西洋參的養殖更簡單,也更適合大規模種植,當然,這個跟國內的人參一樣,容易養殖,但養好,養出好參則很難。
而年份久遠的上等高山寒冷園參,又或者是野洋參,在美國也是不能隨便賣的。
韓孔雀領著兩個小孩,直接進入混沌空間一片山谷之中,這裡就是他特意劃出來的參園。
剛剛進入參園,就感覺到了一絲風,風輕輕的吹動,帶著一股花草的芳香,在鼻尖迴盪著,清風流動濃霧隨風飄散,飄的越來越遠。
在這種情境下,也不知道過了多久,風還是輕輕的,但霧氣開始慢慢的變淡,隱約間,看到了一個小山包,隨著霧氣越來越淡,山也越來越清晰。
霧氣並沒有完全散去,最後還剩下了一層淡淡的白霧,不過那個百米高的山包,已經清晰可見了。
參園也就方圓也就百米大小,就好像一個小土包似的,光禿禿的什麼也沒有,只有兩條小溪順著山坡流下,與另外一座小山丘上流下的小溪相連,連成一個完整的灌溉網路,源頭則是山頂兩口不停往外冒水的泉眼。
韓孔雀不管兩個小孩怎麼折騰,他自己則去看了一下人參,才發現一個大問題!
挖出了一棵人參,韓孔雀一看就傻了眼,這人參長的也太好了吧?
本來韓孔雀這批人參是要當野山參賣的,可長的這麼白白胖胖的人參,別人會認為是野山參?
就算這裡的人參年份足夠,恐怕也沒人會認為這是野山參吧?
“這皮也太白生了。”韓孔雀拿著一棵人參苦笑道。
“緊皮細紋”是野山參的重要特徵,“皮”即主根的外皮,年齡較小的野山參,外皮緊湊而細膩光滑,黃白色,無粗皮。
年齡較大的山參外皮顯得凹凸不平或帶有粗皮,通常及時乾燥後不抽溝(即沒有明顯的縱向溝紋),若加工不及時,幹後也會出現縱皺紋。
野山參的皮色和表面特徵與生長環境密切相關,尤其是土壤型別對皮色影響很大。
一般是黑土地的皮色白,表面細膩,所謂“緊皮細紋”;黃土地的皮色黃,表面較粗糙,所謂“皮老紋深”。
東北等長白山林區基本上是黑土地環境,遼省那一帶多數是黃土地環境,這些地方的野山參和培育的山參,基本符合上述規律。
至於以前的大興安嶺地區野山參”,皮色發黃的多,表面也比較粗糙,年齡較大的呈現“皮老紋深”。
韓孔雀這裡的這些人參,按照年份都應該有十幾年了,雖然沒有仔細計算,但怎麼也有十五六年的年份,這長的白白胖胖的大白色算是怎麼回事?
這樣也就算了,但他這樣年份的人參,蘆不長,碗也不密,怎麼看都是園參啊!
蘆和艼“蘆”即根莖部分,其上密佈許多莖痕,稱為“蘆碗”。“蘆長碗密”是山參的顯著特徵。
野山參的蘆是一段複雜多變的整體,自下而上常常依次可分為“圓蘆”(又稱“雁脖蘆”)、“堆花蘆”和“馬牙蘆”三部分。
整個蘆稱為“三節蘆”,因年限較少,堆花蘆部分不明顯而稱“二節蘆”,有時還會因年限久遠並生長良好,出現“分支蘆”(簇生有多條地上莖)和“子母蘆”(大蘆上生有若干小蘆)。
韓孔雀這批人參雖然是他種植的,但絕對屬於野生的,他可沒有管理,這些人參肯定是在自然環境下自然生長的。
現在沒蘆,可就沒法鑑定年份了,加上人參上面也沒有紋,這樣看著就更加怪異了。
“紋”是指主根表面的橫行的皺紋,野山參的橫紋細密而完整,紋線凹陷,似乎有根細細的鐵絲曾捆綁著它,束縛著野山參生長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