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時,百姓們都不捨得讓他走,攔在路上,拉斷了他的馬韁繩,脫掉了他的官靴,後來形成習慣,在出境之前,由紳民攔路,請大老爺伸出腳來替老爺脫掉官靴,算是留作紀念,脫下來的靴子往往還要供在衙門前掛著的木匣裡,到了下一任離任時再換一雙,也有的地方嫌麻煩,索性就在木匣外畫一隻靴子算是某官遺愛在此。
陶勳享受的正是“脫靴遺愛”的待遇。秋垣縣合縣百姓早已經在縣城四處掛彩,城外搭建了多個彩臺,隆重地送別陶勳,僅從驛館門口到北門短短的數百丈距離之內,即有五處有人把酒,獻上醇酒,待他喝完酒便留下他的靴子;城門內外兩處設公署把酒,城門外至五里亭亦設把酒數十處。
一路上百姓無不結綵張樂,萬民簇擁,脫靴把酒號慟,陶勳也感動得熱淚盈眶。尤其在城門吊橋下,百姓擠塞哀號,如喪考妣,陶勳深受感染泣不成聲。城門外至五里亭之間,寸寸節節,把酒脫靴,鼓樂候送,百姓無不嗟嘆泣涕,陶勳也落了不少眼淚。
從清晨到午後,鄉紳百姓祖餞,前後從他腳上脫去靴子四十餘隻,他出門時穿的靴子掛到了衙門前木匣裡,其餘的靴子都是把酒的人所準備,最後隨他上路的靴子是合縣百姓集資為他訂做的一雙。
第二章 山中遇襲(上)
同秋垣百姓依依惜別之後,一行人踏上北上的路程。
出秋垣縣境往北要翻越一座山脈,山脈中最險要的地方叫做青龍嶺,山勢高聳入雲,當地人諺語云:青龍嶺,連青雲,天無三刻晴,地無三寸平,人約三日後,命掛閻王心。說是的這裡的氣候變化極大,而且山路非常崎嶇,盤山繞嶺,險峻無比,兩座山頭之間可以對話,但是見面卻要走上三天,從青龍嶺經過就象將性命交在閻王爺的手心,留不留得住全看閻王爺的心情而定。
平時往從秋垣往池屏的人都從東邊繞道,雖然多出半個月的路程卻十分安全,陶勳一行人個個都非平常人,又沒有再帶其他凡人隨行,也就沒有把這點困難放在眼裡,一心只想早幾天到池屏熟悉情況,自然選擇走近道。
三年的時間對凡人來說可以改變很多東西,對一個修仙者的修煉而言很難改變太多,當年藜龍山一役後丁柔道行猛進了一步,上、中、下三丹田中分別凝結出綠豆大小的太元金丹,孫思正也從該役中獲益匪淺,《天青訣》共十二層被他一舉突破到最後一層。道行突破之後,兩人花數個月時間鞏固成果,有一利必有一弊,自此之後丁、孫兩人的道行便停滯不前毫無寸進。
丁柔十分煩躁,常常埋怨陶勳不該將道緣仙府送給玲瓏,如果能在仙府中精修的話,以那裡精純不弱於修仙大門派修煉洞府的優越環境應當能進步神速,連續衝破關口、躍升數個臺階不是不可能。
孫思正倒是知足長樂,有潘新等人加盟,他漸漸將太平門的事務全盤轉移到他們身上,這幾年大半時間都借住於道緣仙府,雖然道基於苦修後沒有寸進,但他知道自己遇到了瓶頸,一旦突破就可克竟全功,開始正式修煉《天冊》。
陶勳對丁柔的心態十分憂慮,修煉仙道是一樁極漫長的事情,大多數修道者都要經歷千年左右才能修到渡劫飛昇的境界,仙基只有循序漸進才最深厚紮實,急功近利極易導致走火入魔,這種心態是修煉者的大忌,他擔心這便是當初為她強行築基所造成的後遺症。
王遠江的功基還十分淺,但他心態很好,樵隱給他打下的基礎也出奇的紮實,此亦是仙道正道門派的一個特點,他使用的是陶勳特地為他所煉的中品仙劍,威力很大。還有,陶勳為孫思正修復“玄龜寶甲”的時候一併為他煉製的“天蠶軟甲”護身,有了這些上佳仙器,他自保沒多大問題。
陶勳受藜龍山之役的啟發,特地為每個人煉製了一件護身仙器,一件防護力超強的護身仙器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