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頓離開美國近兩年了,美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戰期間,美國由債務國一躍成為債權國,不僅在經濟上而且在政治上成為世界一流強國。19 世紀70 年代開始的工業化、機械化和城 市化過程基本完成。方興未艾的資產階級改革運動‐‐進步運動己在美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打上深刻的烙印。勞工力量不斷壯大,成為美國政壇上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婦女獲得了選舉權;禁酒運動取得了成果;清除腐敗、維護公益的鬥爭已初見成效。這些都為川世紀20 年代的&ldo;柯立芝繁榮&rdo;奠定了基礎。但巴頓對這些變化漠不關心,他眼睛裡所看到的是許多老兵退伍令他不快的情景。
他看到整個美國的軍隊處在一種混亂和瓦解狀態中。幾個月前,軍人還受到熱烈的讚揚,是抵抗侵略、保衛和平的勇士,而現在則成了人們的笑柄,甚至受到蔑視和冷遇。法國總理克雷孟梭自豪而又信心十足地吹噓:&ldo;我們把戰爭打到底了,徹底再徹底了。&rdo;這使得許多天真幼稚的人們都相信:第一次世界大戰是結束一切戰爭的戰爭,該是刀槍人庫、馬放南山的時候了。當和平主義思潮席捲全球的時候,美國人的表現最為突出。全國各界就美國應保持一支規模多大的軍隊而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國會內,以保守派領袖道奇為首的多數派首先在美國是否加入英法拼湊的&ldo;國際聯盟&rdo;的表決中挫敗威爾遜總統的計劃,隨後便開始大規模地裁減軍隊。這對巴頓的個人感情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他為美國人&ldo;忽視歷史的教訓&rdo;而痛心疾首。陸軍受到和平主義思潮的衝擊最大。絕大部分軍官恢復了平時的永久軍銜。陸軍參謀長佩頓&iddot;馬奇將軍由上將降為少將。巴頓由上校降為上尉,但為時僅一天便又晉升為少校。其他人卻沒有這麼幸運,幾千名正規軍軍官同時被宣佈退役。
巴頓沒有抱怨,也毫不氣餒,繼續以飽滿的熱情投人工作。作為華盛頓一個委員會的成員,他參與撰寫坦克使用條例。但在米德軍營,他卻遇上了不少麻煩。他得到的油料越來越少,坦克平均每天只能開動幾分鐘,坦克手們的大量的時間是花費在修建軍營的籬笆上。
後來他又在一個技術委員會工作,研究如何改進坦克裝備,使其從原始的胚胎中解脫出來。他認為缺少通訊設施是影響發揮坦克威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坦克中沒有安裝通訊設施,坦克乎既無法與指揮官、司令部聯絡,也不能與步乓、飛機聯絡,甚至相互之間的溝通也很困難。巴頓試圖解決這一問題。他把通訊兵的裝置裝配到坦克上,並與拉爾夫&iddot;薩斯上校合作發明瞭一種同軸架,安裝在坦克的炮塔上,以方便射手瞄準。但這種無線電通訊裝置不靈,因為坦克的金屬外殼使其無法接收訊號。
這時,一個叫沃爾特&iddot;克里斯蒂的發明家給巴頓帶來了一線希望。此人住在新澤西州的霍博肯,是一名機械師兼賽車駕駛員。開辦了一家機動車公司。他設計的坦克具有革命性意義,其主要特點是大大提高了坦克的速度和機動性。這種坦克實際上是一個炮架,大功率的發動機安裝在坦克的後部,既可以用履帶也可以用車輪行駛,此外還安裝有避震系統。巴頓對這種坦克非常感興趣,不借慷慨解囊資助他搞研究,並在米德軍營為他安排了一次表演。巴頓還說服陸軍部的七位將軍前來觀看。
表演那天,巴頓夫人穿著時髦,陪同丈夫前來觀看,為他助鹹鼓勁,並為將軍們準備午餐。表演用的坦克雖然外觀醜陋,像是一輛裝有履帶的平臺,但效能卻很好,它是靠自身的動力開到米德軍營的,行程250 英里,平均時速達30 英里。這在當時簡直是一個奇蹟,它表明坦克可以不靠鐵路運輸,直接開進戰場。巴頓作了簡短的現場講